第437章 皇帝大鬨朝堂1:打壓世家,扶持寒門;裁撤丞相,罷免三公!(2 / 2)







不少人又想起了蔡義,此人難不成就是最後一任丞相?難不成是最後一個憑借擔任丞相而封侯的人?

那運氣簡直是太好了。

百官公卿也漸漸地回過味來了,剛才天子讓蔡義告老的時候,就已經想好要裁撤丞相了。

而此時,最為尷尬和不知所措的自然就是張安世和韋玄成了。

他們一個是大司馬大將軍,一個是禦史大夫,和丞相同為三公,天子一句話,就裁撤了丞相,那大司馬和禦史大夫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陛、陛下,丞相雖常常虛置,但是數百年來都是百官之首,沒有丞相總領百官,恐怕百官人心浮動……”張安世嘗試著進諫了一句。

“沒有了丞相,朕就來總領百官吧,百官會人心浮動嗎?”劉賀輕飄飄地說道。

“這……”張安世被這句話給問住了,半張著嘴不知道如何往下接著說。

他很想要再繼續進諫,卻又不知道從何“諫”起,由天子總領百官,說到底沒有什麼毛病,但似乎又不符合成製。

可是天子既然要變法行新政,那本來就是要改變成製,又怎麼可能沿用成製呢?

當張安世還想著與天子在丞相之事上周旋一番時,天子早已經暗度陳倉,將手中的刀悄無聲息地砍向了他。

“另外,既然罷免了丞相,那大司馬和禦史大夫也不宜再高於九卿,從今日起……”

“大司馬府和禦史大夫府位同九卿,大司馬和禦史大夫的品秩從萬石降至真兩千石。”

“以後大司馬隻管養兵,不問用兵,若有征伐用兵之事,由朕從各將軍中選人領兵出征。”

大司馬是由太尉演變而來的,號稱掌天下兵事,權責可大可小,對皇權絕對是一種威脅。

兵事分為養兵、統兵和調兵。

養兵就是軍政,包含軍校選授考課及訓練,兵卒征調,驛傳,廄牧,軍械,符勘,兵籍,武學等事。

如此一改,大司馬掌兵事之權就被白紙黑字地分割掉了,從全部漢軍的主將變成了漢軍的管家膳夫。

掌兵之權實際一分為三了。

天子掌調兵發兵,校尉掌統兵,大司馬掌養兵:遇到征伐戰事,天子再將調兵之權拆分給各號將軍。

張安世身為大司馬大將軍,前一刻還在保“丞相”,下一刻卻發現自己的“大司馬”一職也被降了品秩?

“禦史大夫仍然掌百官監察及考核,品秩也與九卿一致!”

“從今日開始,三公九卿就改成九卿二府了,諸位愛卿沒有意見吧?”

劉賀緩緩地向滿殿的朝臣問出了這最後一句話,但是視線卻在張安世和蔡義的身上來回地移動著。

彆的大臣沒有理由反對的,現在就看他們二人的態度了。

站起來的張安世不敢有異議,坐著的韋玄成更是沒有理由反對。

剛才,天子給他們封侯的時候,他們沒有拒絕;而如今要奪他們的官了,他們又怎可能反對呢?

張安世和韋賢都不是霍光,不敢在大朝議上直接抗命。

他們二人的這三公當得也太不劃算了一些,從九卿到三公,不足三個月,就又從三公降回到了九卿。

雖然不敢提出異議,而張安世和韋玄成都有一些“色難”。

天子雖說是在推行新製,但終究是罷了他們的官,他們在麵子上又怎可能拉下來呢?

二人不愧是見過了大風大雨的人,而且本身也不是很癡迷於權勢,那半分的不悅很快就從臉上收回到了心中。

劉賀觀察到了他們那稍縱即逝的不悅,卻並沒有出言勸勉,反而還刻意地問了一句:“張卿和韋卿,不會有怨懟之情吧?”

“陛下高瞻遠矚,微臣不敢有怨懟之情,我等領旨。”張安世和韋玄成連忙坦然地說道。

“好,二位愛卿深明大義,不愧是朝堂柱石,朕甚是欣慰。”劉賀似笑不笑地誇讚道。

這才是一個開始,希望你們今日在前殿上,能始終如一地保持這份恭敬和沉穩。

“昔日,孝武皇帝建立中朝時,本意是想讓中朝決策而外朝施政……”

“但霍氏以中朝官籠絡人心,外朝官獲得加官者數不勝數,中朝外朝早已經混為一談。”

“霍氏也是借此才得以擅權,為避免再有權臣擅權,一人獨掌中朝和外朝,朕決定推行第二項新政……”

“從今日起,外朝官不得擔任中朝官,中朝官亦不得擔任外朝官……”

“現有的所有中朝官全部罷免,朕全部都要重新任免……”

然而,這第二項新政還不止於此,天子而後的話更是讓百官公卿“嗡”地一聲熱鬨了起來。

前殿之中,一片嘩然,這哪裡還是變法,簡直是變天了!

這裡備注一下,文中的世家大族是廣義上的,此時其實還沒有形成門閥士族那種明確的階級。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