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定心丸(1 / 2)

初唐崢嶸 狂風徐徐 2518 字 3個月前






寒風呼嘯而過,吹得路旁已無殘葉的大樹嗚嗚作響,李道玄勒住韁繩,仰頭眺望已經隱隱能望見輪廓的雁門關。</P>

山東一戰之後,遭閒置一年,終於有機會領兵出征,這讓李道玄心神舒暢……在長安這大半年內, 他雖深恨東宮,雖依附秦王,但儘量閉門不出,不想涉入奪嫡之爭,這方麵他有自知之明,但也憋得夠嗆。</P>

雁門一戰之後半個月內, 高滿政堅守馬邑, 遣派使者先至雁門,後至太原, 最後入京求援……李淵雖然不想失去馬邑,但更怕雁門被攻破,許劉世讓專斷之權,並遣派齊王李元吉、淮陽王李道玄率關中府兵入河東道備戰。</P>

雖然襄邑王李神符加河東道行軍總管,但李淵……呃,也不知道怎麼想的,另加齊王李元吉並州大總管,從職位上來說,兩個人也是權責不明的。</P>

不過李神符並非秦王一脈,相處起來還算融洽……隻苦了如今被視為秦王嫡係的李道玄。</P>

如今李元吉駐軍太原府,李道玄率兵北上駐守忻州,李神符駐軍地點更北一些,在代州崞縣,考慮到突厥一旦破關,很可能出現一日奔襲百裡的情況, 層層設防是理所應當的。</P>

李道玄在忻州十幾日, 整頓兵備,搜集糧草,各方麵都妥當後,才領親衛北上,往雁門關一行。</P>

“淮陽王?”劉世讓陰著臉聽著親衛的稟報,自從半個月前抵達雁門關後,他這張老臉始終是這副模樣。</P>

劉世讓當然知道李道玄,更知道李道玄和李善之間的關係……如今河東道重兵雲集,李道玄身為統帥之一,跑到雁門來,無非是給李善撐腰。</P>

這半個月內,劉世讓和李善已經鬨了不止一兩次了……當然了,其中也有李神符、李高遷在挑事的緣故。</P>

劉世讓還在猶豫要不要出迎……畢竟是爵封郡王的宗室將領,而且此次出征還授右威衛大將軍,位列十六衛大將軍之一。</P>

但劉世讓沒想到……李道玄壓根就沒想過搭理他,入關後徑直去找李善了。</P>

半個月內,劉世讓遞入京中的奏折分彆彈劾了李高遷、李神符、李善……這讓朝中無數人在感慨,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劉世讓這次又是將幾乎所有人都得罪光了!</P>

彈劾李善的罪名是……代縣令李善不尊軍令,擅自出兵塞外。</P>

但河東道行軍總管李神符在奏折中維護李善……三度出兵, 均以李善親衛為先, 數敗突厥追兵,接應敗兵入關,診治傷員,於代州功莫大焉。</P>

尋到住處卻沒見到人,李道玄都沒看到李善的親衛,愣了下立即反應過來了,徑直讓人去問傷兵營設於何處。</P>

【推薦下,野果閱讀追書真的好用,這裡下載 .yeguoyuedu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P>

等李道玄找到傷兵營的時候,已然入夜……找了幾個院子,很快找到了李善。</P>

提著油燈,輕聲緩步,麵帶慈悲……呃,提燈男神再現人間。</P>

“再過兩日可以滾蛋了。”李善檢查了一遍,忍不住笑罵躺在門板上的漢子,“再不滾蛋,傷口都找不到了!”</P>

一旁有個青壯揚著脖子喊道:“吳老七是想賴在這兒多吃幾口肉!”</P>

“果真如此?”李善看吳老七訕訕模樣,揚手一個巴掌輕輕扇在這廝的後腦勺上,“好大的膽子!”</P>

吳老七嘿嘿笑,“俺好些年沒吃過肉了……下次郎君出關,小人一定最先!”</P>

“俺的傷也差不多了,下次還請郎君帶上!”</P>

七嘴八舌的聲音在屋內響起,同樣是為戰場急救,診治傷員,兩個月前在馬邑,如今在雁門,李善得到的待遇是完全不同的。</P>

在馬邑,李善被認為是去撈功的,因此遭受了上至高滿政,下至普通士卒的鄙夷。</P>

而在雁門,李善連夜趕來,力主出兵,挫敗突厥,接應敗軍,得到了雁門上下士卒的絕對敬重。</P>

這半個月來,李善先後三次與劉世讓相爭,其中兩次親自出城接應,派出民夫青壯按照一定的標準搜羅傷兵,加上最早李高遷回關的那次,一共接應敗兵三千餘人,其中負傷者超過半數。</P>

三百餘傷員傷重不治,四百多傷員最終傷殘,但李善的威望在雁門臻至繁體,無數人對其感恩戴德……劉世讓都已經不太管這邊了,這是個馬蜂窩。</P>

“好了,都閉嘴。”李善起身擺擺手,“再難出塞了……”</P>

屋內安靜了片刻後,有人嘀咕道:“若不回雁門,難道去馬邑?”</P>

“除了雁門,也沒地方逃!”一個腿折的傷員罵道:“那日要不是郎君出兵,我必被突厥擄去為奴!”</P>

劉世讓現在算是把人上上下下都得罪乾淨了,不肯出兵援救馬邑,導致李高遷、李神符對此大加指責,高滿政甚至把狀都告到李淵麵前了。</P>

幾次阻止李善出兵接應,導致底層士卒對劉世讓極為痛恨……這些士卒大都是河東人,相互之間都是鄉黨,眼見劉世讓不肯相救,還阻撓李善出塞……</P>

“郎君。”</P>

身後朱八提醒了句,李善回頭看見門口處的笑吟吟的李道玄,“道玄兄,你可算來了。”</P>

看著李善走出屋子,臉上神色轉為深深的疲憊,李道玄忍不住伸手扶了把,“堅守雁門,力挫突厥,懷仁此番名動河東。”</P>

一直走出傷兵營,李善才苦笑道:“名動河東又如何?”</P>

“萬餘大軍,生還者不過兩成,塞外累累白骨,何人憫之?”</P>

“劉世讓以權位為重,李高遷棄軍先逃,襄邑王冷眼旁觀……”</P>

李道玄低聲問:“河東傳聞,劉世讓亦彈劾李高遷棄軍先逃,果有其事?”</P>

李善微微點頭,“但如今代州,李高遷新敗,聯手襄邑王製衡劉世讓……而後者和小弟頗有間隙。”</P>

李道玄略一思索就懂了,代州、朔州局勢巨變,但李善不得不站在李高遷一邊。</P>

這一晚,李善和李道玄聊了很久,京中局勢、日月潭現狀、聖人李淵和平陽公主的囑托等等,甚至李道玄還帶來了崔信的囑咐……這麼久了,也不寫兩首詩送回來?</P>

李善苦笑兩聲,自己現在哪裡有這心情!</P>

“劉世讓先後兩次奉陛下之命經略馬邑,但前後兩次並不相似。”李道玄低聲道:“若是馬邑城破,苑君璋會不會引軍再攻雁門?”</P>

“理應不會……但也難說。”對於這種話題,李善現在都是含糊其辭,怕了自己這張烏鴉嘴,“已然入冬,數萬突厥騎兵不會久留,但挾破城之勢試攻雁門,或有可能。”</P>

“劉世讓乃是宿將,不援馬邑,堅守雁門,理應無礙。”李道玄輕聲道:“但若有不協,陛下、三姐和二哥都托為兄寄語,懷仁當迅速南下,過崞縣入忻州……”</P>

“嗬嗬,嗬嗬嗬……”</P>

夾雜著複雜情緒的笑聲由渺不可聞到響徹屋內,李善慘然笑道:“我李懷仁於代縣下了多少心血,花了多少工夫,如何能輕易舍棄?”</P>

“背後之人心心所盼,正是我李懷仁受突厥脅迫狼狽南竄,我又如何能如其意?!”</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