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秋闈大比(1 / 2)







春回大地,天氣漸暖。謝凡讀書之餘,不時與福順、顧三郎一同在院中圍坐閒聊。此時百姓皆囿於戶籍黃冊,家鄉方圓百裏便是絕大多數人一生活動範圍。

謝凡自小在溧水鄉下,來到南京也忙於舉業,雖讀過萬卷書,卻不曾行萬裏路。福順從小與謝凡一同生活,也不曾見過多少世麵。顧三郎軍戶出身,在衛所長大,更徒步自寧波行至南京。

他雖與謝凡、福順兩人同歲,可經曆見識遠勝兩人。於是三人閒談,往往以顧三郎講述見聞為主,餘下兩人負責點頭稱是和提出疑問。

謝凡聽得顧三郎所言,方知下層軍戶生計如何艱難:軍戶雖是良籍,可考科舉,可免雜役。但是普通軍戶負擔較普通民戶更為繁重。

軍戶顧名思義由兵部管轄,必須完成軍差,是為勾軍。比如每一軍戶,都須出兩個壯丁至衛所服役。如果服役壯丁死去或者逃亡,軍戶須得再出壯丁補上。此外還有軍中長官層層盤剝勒索。相對民戶多由科舉發家,普通軍戶子弟入仕途卻非常不容。因為一戶軍戶須要五丁,才可有一丁成為生員。

“一言以蔽之,負擔重,出路差。用二十一世紀打工人的說法就是,天天996乾活,待遇很低,還特別穩定,不能跑路那種穩定。但是又沒有上升通道。換我,我也想跑。”謝凡暗暗吐槽這糟心的軍戶製度。

幸福多源於比較,謝凡頓覺自家日子已經相當不錯。鄉試雖然痛苦,也不過區區幾日。

三人年齡相仿相處也越發融洽,顧三郎又是勤勞外向性子。謝凡讀書之餘,生活平添了許多樂趣。謝凡也將顧三郎之事寫信告知祖父祖母,隻是隱去兩人由打劫相識一節。

時光飛逝,鄉試日益臨近。因為學問精進,此次科考謝凡順利取得一等。轉眼已至八月,南京城中趕考士子雲集。陸家兄弟和謝老秀才夫婦也由溧水家中趕往南京。陸家富裕自不必說,謝老秀才夫婦亦將鄉試所用一應事物筆墨、臥具、餐食,為謝凡準備周全。

謝凡出身應天府,故參加南直隸省鄉試。偏偏南直隸為全國兩京十三省中,文教最為興盛之地。每屆鄉試,參考士子人數皆多達數千人。少時兩三千,多時四五千。可所取舉人卻往往為定額,隻一百餘名,多不超過一百五十人。偶有多錄,也絕計不過兩百人。因為南直隸鄉試格外艱難,甚至有人冒籍去外省參考,以求取中。

因為乙卯年天子不幸駕崩,上次鄉試未能如期舉辦。所以此次鄉試,參考士子人數格外眾多。謝凡雖不知具體數字,可見城中客店一房難求,租賃房屋房東坐地起價,便猜想人數恐怕接近五千之眾。

見今年情況,謝凡心中默默盤算:“按最高比例算,如果今年四千人參加鄉試,錄取兩百舉人,錄取率最高也才百分之五。”

回想起前世高考,錄取率遠遠超過十分之一。更不用如此艱難,連考三場,吃住皆在考場裏。謝凡歎氣之餘,更盼此次一舉得中。

八月九日為第一場。謝凡帶著福順和顧三郎兩人,初八日寅時便至江南貢院外等候。因為知道候考人數眾多,謝凡力勸祖父祖母留在張家院中等候。謝老秀才多次參考,也知貢院外定是人山人海,自己與老妻兩人前去恐怕擠出個好歹。所以不再堅持,隻送謝凡一行人到路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