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繼續學習(2 / 2)







留任翰林院一般會擔任編修或者檢討,正式成為翰林官。翰林名義上隻是天子文學侍從,可實際上能輔助皇帝決策國家大事,其升官轉職皆由聖上欽定。

因翰林常常隨侍聖駕,極有可能受皇帝賞識,一躍而上,進入內閣,在一步步擢升為內閣首輔、次輔。也是因為如此,年輕皇帝才千方百計,隻為揀選合心意之人充當庶吉士。

可以說,一旦成為庶吉士,在仕途上,便擁有了無限可能。因此時人皆將庶吉士稱為“儲相”。

若是謝凡天縱奇才,或是學富五車,他自然不懼做庶吉士。

隻是謝凡向來有自知之明。他學習八股文章,備考科舉是迫於生計,隻學來一套應付考試的法子。

若說童生試,做秀才這一段,謝凡還算得上名副其實,靠的是真才實學。可從中舉人,到成為進士,謝凡都是一路靠運氣。

庶吉士在三年學習期間,若是犯了錯,或者成績太差,則會被削籍,剝奪授官資格。

更為要緊的是,謝凡吃過羊蠍子,心滿意足,閒來無事,便對著會試舞弊大案開始事後複盤。

越發覺得會試舞弊大案有種種異常,實在細思極恐。

首先,副主考方敏本來頗得聖心,因舞弊大案被迫辭官致仕,不久後鬱鬱而終。但死後又被朝廷追贈了禮部尚書。

其次,本來言官便可風聞奏事。可上告舞弊一案的戶部給事中鍾旭日,事後反而被調任去了南京太仆寺為主簿。北京戶部,南京太仆寺,天差地別。明為調任,實為貶謫。

可見天子並未厭棄方敏。朝廷也並未認定方敏泄題確有其事。

最後,殿試出題閱卷、擬定名次,皆為天子獨裁。也實在過於蹊蹺,不同尋常。謝凡想也知道,趕在殿試放榜之前這一兩日之內,一個人看完三百份千字論文,工作量何其恐怖。

謝凡前世雖然死宅,不太愛社交,朋友也不多,甚至有些缺乏生活經驗。

但是死宅男宅在家裏也不是什麽都不乾。死宅往往愛打遊戲、愛看網絡小說和電視劇。因此謝凡重生前也看了不少宅鬥宮鬥權謀電視劇,什麽高分劇集《後宮xx傳》、《大明王朝1234》,也是謝凡曾經鍾愛的電子榨菜。

所以謝凡結合前世所看種種權謀故事情節,運用陰謀論和明代黨爭等基礎理論,小心求證,大膽假設:

會試舞弊大案中,吳良舉報,或許純屬個人嫉妒心所導致,是偶然自發行為。但是從給事中鍾旭日上告開始,便有一隻無形大手在推波助瀾。

發展到後麵,會試舞弊案隻是由頭,真正緣由恐怕是朝中黨爭。黨爭波及了常解元等人。也順便讓自己占了便宜,會試中式。

加上殿試由皇帝一人閱卷,恐怕閱卷不夠仔細,方才稀裏糊塗點了自己做二甲第十七名。

可見現下朝中波詭雲譎,險象環生。

綜上所述,庶吉士這份榮耀,對於自己來說,實在是危機大於機遇。

謝凡這一番連蒙帶猜,也猜了個七七八八。可惜縱有千般不願,萬般不想,謝凡也隻能按期前往翰林院,開始接受庶吉士培訓,繼續學習。

甚至須得比原先備考鄉試會試時,更加勤勉。畢竟同屆庶吉士皆是科場精英,謝凡恐怕難以濫竽充數,糊弄過關。

“還不如外放當知縣呢。浙江湖廣也好,廣東四川也行。總是不用在北京城裏花三百多兩銀子買個老破小住。”

謝凡躺在自己剛剛全款買下的老破小四合院中,默默唉聲歎氣。

知縣為流官,所以在任期內,可住在縣衙後宅。倒是不用另付房租。衙門中一班胥吏,理論上也可供縣官驅使任用。

故而謝凡便覺得外放為官,實在好過留在北京城裏。

隻是謝凡雖然猜中了朝中局勢十分複雜凶險,以他位卑言輕,也是全無辦法。隻能多加小心,力求保全自身。

“樂觀一些想,我這是不是也能說一句:十八歲,全款拿下北京東城四合院?”謝凡向來富有阿q精神,便開始自我安慰。

可轉念一想:“三百五十兩銀子購房款,倒是有大半是祖父祖母資助的。還是和前世年輕人一樣,哪怕是重點學校畢業,學曆再高,到了大城市,買房還得靠家裏。

不過祖父祖母怎麽就一下能拿得出這麽多銀子?

雖然有人投獻土地,那地到底還是人家的,隻在名義歸我,給我地租。我家不可能把地賣掉。

難道是送禮的禮金?可是三百兩也實在太多了點。陸家、張家若是要給,陸表叔和張世賢大可以直接給我。

我得寫信問問祖父,究竟是怎麽回事。”

不過謝凡對於謝老秀才德行人品,有十二萬分信任。自覺祖父一定不會做出傷天害理、違法亂紀、違背公序良俗之事。

隻是想到祖父祖母,不免又想到前日謝老秀才信中所說:讓謝凡在京城置業買房,將來也好在北京城裏成親安家。

謝凡望了望這破舊逼仄小屋,家中一乾陳舊樸實擺設。

忍不住歎了口氣:“就這個居住環境,北京城裏哪個姑娘願意和我成親過日子。

哦,不對,現在沒有自由戀愛結婚的。應該是北京城裏沒有哪家父母願意把閨女嫁給我。”

隻是客觀事實不以個人意誌為轉移。一番胡思亂想之後,謝凡也覺得多思無益。便閉眼沉沉睡去。

次日起來,謝凡便去找到尤廚子。問他可願意繼續為自家做飯,每月八錢,包圓買菜買肉,若是需要席麵請客則另付食材價錢。

八錢銀子包括菜肉食材,在北京城裏算不得高薪。但尤廚子亦覺得謝凡是個待人寬厚,好相與的主顧。剛好自己也要另尋出路,略一思忖,便答應下了,繼續在謝家做事。

當日尤廚子就回去與陸才明結算了工錢。與顧三郎一道,將一應鍋碗瓢盆,也帶到了孝順胡同。四人從此便安頓下來。

注釋:會試舞弊案中言官、考生以及考官結局,參考明孝宗年間的唐伯虎舞弊案。但猜測原因為黨爭,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