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文官集團(1 / 2)






這並不是理想主義者的幻想,這是在當今大明大部分地區很常見的官民相處的現狀。

徭役早就全麵取消,農戶田地的稅賦降到一成,這讓官吏們權利尋租的空間被大大壓縮。

百姓們不用再擔心某一天會被官府指派去某地服役三個月,朝廷新章程下,所有需要付出勞力的工程都是要付費的。

比如,因連降暴雨的緣故,海州城牆有一處因雨水浸泡而坍塌,需要人手修繕。

這要在崇禎八年以前,海州官府就會發出通告和指令,要求下麵各縣征發農戶多少名前來進行修補。

而且被征發農戶須自帶多少日的乾糧、工具、磚石、麻袋等等。

就算正值農田大忙的季節,某姓農戶家隻有一名壯勞力。

但不幸的是,家中唯一的指望被抽取免費服勞役了,服多少天還不知道,並且還要自帶至少一個月的口糧。

這對本一個就貧困家庭意味著什麼?

基本上和天塌了差不多。

田地裡即將成熟的糧食無人收割,而隨後的夏稅卻要上繳。

本就揭不開鍋的情形下,還要被迫帶上供一個壯勞力食用一個月的口糧,家中剩下的老弱婦孺怎麼辦?

等死吧。

沒有人會在乎她們的死活。

從嚴格意義上講,徭役製度對百姓的傷害,甚至要遠大於繳納賦稅。

如果海州城的例子發生在現在,那結局全然不同。

州府衙門同樣會貼出通告,但內容卻是修繕城牆需雇工多少、每人每日多少銀錢並當日發放、管幾頓飯、預計工期會有多長時間等具體詳情。

這樣一來的話,不管是州城還是地下縣鄉的百姓們,都會根據農活的忙閒來決定是否去工地上多掙一份外快。

輕徭薄賦,與民生息,華夏曆史上這種情形的出現,造就了數個王朝的盛世。

那麼永久取消徭役製度後,大明將會創造出何等燦爛的盛世美景呢?

與徭役相伴的還有賦稅。

對百姓傷害最大的並不是要繳納多少公糧,而是收糧的過程。

收糧時,踢斛淋尖、大鬥進小鬥出,這兩種惡劣方法最直接的影響是,既加深了農戶的負擔,又間接造成了農戶對官府的仇恨感。

等到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一旦遇上天災人禍。

百姓常年受剝削下積攢的憤怒爆發出來,對整個社會造成的破壞力是十分驚人的!

為了徹底改變這種對百姓的傷害,早在崇禎十八年時。

朱由檢便已下旨,各地官府在收取公糧時,全部用地秤稱量,全麵禁止使用容器收取賦稅的方法。

也就是說,此後各地收取賦稅時,以糧食重量為依據,而不是以斛鬥是不是裝滿為標準。

這道聖旨一下,各地官府中,以踢斛淋尖這一特殊技能而洋洋自得的那部分衙差惡吏,從此再無施展的平台。

所謂的踢斛淋尖,就是指用腳踢動裝滿糧食的斛鬥使米粒密集充實以便再裝。

等到糧食裝平斛鬥後繼續裝成錐形而使米粒淋漓下滑,這樣一來,農戶明明隻需繳納一石糧食,最後卻被迫多交了三五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