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文官集團(2 / 2)







彆小看這每戶三五鬥,累積起來,一個縣一季夏糧會多收多少糧食?

多出來的這些糧食會賣給糧商,所得銀錢自然就會被官府的老爺們分潤了,這可是好大一筆收入。

這種惡行對百姓的傷害是最直接的,簡直就是赤果果的搶劫,百姓們對此都是敢怒不敢言。

而個彆人這種損公肥私的做法,卻讓百姓們把矛頭對準了朝廷。

無數例子證明,曆朝曆代的皇帝、朝廷出台各種惠民政策,在具體落實時卻變成了擾民、害民之策。

而那些製訂政策的老爺們對此卻是一無所知。

高高在上、伸手可摘白雲的他們,以為這個天下就如同自己想象和規劃裡一般無二。

哪知道底下那幫孫子已經把老爺們的根腳差不多給挖斷了……

朱由檢對此深有感觸,所以才有了錦衣衛和禦史下沉到縣,並成為地方常設機構的新機製。

正是在這種新機製的有效監督下,朝廷的各項大政方陣才得以落到實處。

這其中,錦衣衛百戶所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禦史的監督對象主要是地方主官,因為人手太少的緣故,他們沒有精力對整個地方官府進行全麵監督。

並且由於同屬文官係統的緣故,在某些不太嚴重的問題上,很多禦史采取了睜一眼閉一眼的態度,放任地方官員打一些擦邊球。

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這就是大明官場的生態環境。

隻要不是政見不同的死對頭,大家都會給對方留個麵子,避免直接撕破臉後造成的種種後果。

都是給朝廷辦事,大家份屬同僚,沒必要太過分。

但錦衣衛就完全不同了。

天子親軍的身份意味著,所有將官校尉極其後代子孫,永遠不可能進入文官集團。

他們這個集團的利益全靠皇家帶來,根本無須仰文官鼻息,皇家強大,他們才會有更多的好處,沾更多的光。

自成體係的錦衣衛有著自己的產業,當然了,這是在朱由檢點頭後才發展起來的。

將官校尉們除了當差領取俸祿外,家中多餘子弟全都在親軍自己的產業裡做活。

畢竟一家數口人不能隻指望這一個人賺錢養家,在校尉名額有限的情況下,隻有等到有了缺額,家中子弟才能補錄進親軍,那剩下的總不能整日混吃等死吧?

在這種情形下,開辦其他產業,讓親軍過上更好生活,以使其更加效忠於皇家的策略便應運而生。

開遍大明各地的酒樓茶肆、清樓當鋪、商行布莊,以及水陸運輸業,有很多是錦衣衛開辦的。

這些產業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人員流動性強,人口最為密集之處。

以便於在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還能順便收集到各種各樣的社情民意。

然後經過篩選後層層上報,最後再由錦衣衛經曆司選取最有價值的上稟堂官們,由堂官們報入宮中。

朱由檢每天都會瀏覽錦衣衛情報彙總,以從中找出施政是否得當,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也是錦衣衛堂官們從來不敢懈怠的原因。

正是基於上述原因,錦衣衛對於文官係統的監督那可真是拿著當自家事來辦。

甚至有些防家賊的意思在裡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