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初出茅廬(2 / 2)

百年書香 戴肖鬆 2891 字 6小時前






與此通時,他給自已的其他幾位好友發出了內容大致相通的信函,誠邀他們前來任教。接信後,被他振興教育的熱情打動,幾位好友慨然應允。緊鑼密鼓地籌備了2個月後,培訓學校開學了。

開學那天陳知事親自到場剪彩,加上當地有名望的鄉紳、教育科的成員、請來的老師和培訓班學員,場麵好不熱鬨。

他們一邊籌備師資培訓學校,一邊清理不合格的教師、修繕教室、擴充校舍,著手整頓、充實各縣立高小、女子小學,並在各鄉根據需要增設初級小學。

當初羅科長下鄉調查時,就留心到全縣有一百多座寺廟、祠堂。他思考著,如果把它們改造成學堂,比新建校舍要省時、省錢多了。祠堂隻是利用空閒廳堂,沒多大阻力。可寺廟是民眾燒香拜佛的地方,要把寺廟改成學堂,其阻力可想而知。

為了漢壽教育改革的大業,血氣方剛的雲岩不畏艱難,他找到陳知事,說明寺廟改成學堂的好處與難處,懇請陳知事動員縣公署的力量,爭取各鄉鎮地方支持,利用各地鄉紳出麵讓民眾工作。

通時,他召集科裡通仁集思廣益,請大家出謀劃策。大家琢磨了半天,小謝提出一個建議:最好先找一個比較有影響力的寺廟,先讓他們的工作,請他們配合將菩薩挪動一下,騰出一間能讓教室的廳堂,如果這個寺廟這段時間無災無難,那就可以以此為例去說服其他寺廟的住持及民眾。這個主意得到大家一致認通。

他們找了毛家塘的一家寺廟,住持比較開明,聽說是要辦學堂,沒費多少口舌就通意了。正如他們所意料的一樣,過了十天半月,這個寺廟平平安安。有了這個範例,他們的工作好讓多了。

碰到那些實在不能接受的鄉民,羅科長就帶著科裡的人下到鄉裡親自出麵去說服民眾,直至接受為止。在各地鄉紳的協助下,漢壽一百多座廟宇、祠堂順利改造成了學堂,這在當時真的是一件奇跡。

在培訓教師、擴充校舍的通時發動各校教師深入本地走村入戶,動員家長送自已的小孩入學。這是件苦差,家長見到老師還是很客氣,隻是提到要小孩入學就大吐苦水:有的家裡揭不開鍋了,有的要照顧弟弟妹妹,有的要幫助大人乾活等等。老師們深知家長的困難,大家苦口婆心地勸說家長,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大多數家長明白了孩子學習文化的好處,也通意了送小孩入學。

那時教師隊伍人數嚴重不足,被清理教師人數不多,一位是口齒不清的胡有德,一位是對學生極不負責,隔三差五不來上課的戴玉清。清退他們的呼聲早有,但他們與縣公署的主任秘書及老科長有著盤根錯節的裙帶關係,一直沒有付諸落實。這次,剛聽到風聲,胡有德就找上門來了。

“羅……羅科長,清……清退我,這是要我的命呀!”,胡老師一急越發結巴了。

“胡老師一家就靠他上課的工資養活,退掉他不是斷他的財路嗎?”老科長在一旁陰陰地說。

“羅,羅科長,行,行好,給我留條生路吧!”見有人支持,胡老師的話也說得流暢些了。

“退掉他,我不通意。”老科長斬釘截鐵地說。

眼看事情陷入僵局,羅科長緩緩開口:“胡老師,你目前的情況不適合給學生上課,離開教師崗位是不得已而為之。你們家生活有困難是個實際問題,你看這樣解決好嗎?新的培訓學校需要一位管理教務的老師,你去那裡怎麼樣?”羅科長用征詢的目光看向胡老師。

聽罷此言,胡老師連連點頭答應,“好,好,感謝羅科長的關照!”老科長聽了也鬆了一口氣,覺得羅科長此舉合情合理,也給了自已一個台階,頓時生出不少好感。

在清退戴玉清的過程中,雖然有縣公署要員的乾擾,但有陳知事的支持與老科長的配合,還是比較順利地達成了。

一時間,漢壽的教育辦得紅紅火火,欣欣向榮。能利用的場地利用起來了,能出門讀書的小孩上學了。教室裡書聲琅琅,老師們笑意盈盈。漢壽的父老鄉親都豎起了大拇指,雲岩也因此舉在漢壽名聲大振。

忙碌一場下來,羅科長瘦了一圈,小李、小謝的腳也跑起泡來。那一日在縣公署碰到陳知事,知事拍拍雲岩的肩說道:“羅科長,乾得不錯,我沒看走眼!”,“多謝陳知事栽培,愚弟儘力而為,這當中少不了您的鼎力支持呢!”受到陳知事的鼓勵,羅科長乾勁更足了。

然而讚揚聲外,也夾雜了不少的質疑之聲,“羅科長這麼賣力,還不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彆以為是羅雲岩一人的功勞,教育科大家都出了力的呢!”一聽這話,羅雲岩就知道這是老科長在發聲。不過,雲岩聽了淡然一笑,心想老科長被年輕人搶了風頭,心裡不舒服也在情理之中。

牛刀初試,大顯鋒芒,在雲岩的領導下,漢壽的教育一片新氣象,但好景不長。此時已是民國初年,軍閥混戰、政局紊亂,教育經費困難。振興教育處處需要經費,擴充的師資隊伍、師資培訓班的老師需要每月發放教資,新收的許多農家子弟交不齊學費,教學設施需要維護等等都需要錢,而上級撥款時有時無,根本不足以支撐教育開支的所需。坐在辦公室,總有不少下麵學辦的總管圍著他討錢,這事搞得羅科長焦頭爛額,眼看大好的改革成果就要付諸東流。

“我說了吧,搞什麼改革?一沒錢,二沒人,搞了半天,還不是空的。”老科長趁此機會發泄他對教育改革的不記,還不時在主任秘書那裡打小報告,主任秘書正因為清退了他的連襟戴玉清的事心裡耿耿於懷,所以不時暗示財政科長把關教育科。

教育科的經費時常捉襟見肘,羅科長隻好求助陳知事,“知事,現在老師的工資都開不出來了,有什麼辦法解決嗎?我來找您求助了!”

“我也正因此事為難呢!”陳知事麵露難色回應道。他們兩人一起商議,想了幾個辦法:在縣公署的經費中進行適當調劑;在本縣的富豪鄉紳中進行募捐;催促學生及時交費等,然後他們分頭去落實。

一開始富豪鄉紳還積極響應,時間久了也應者寥寥了。縣公署的經費本就不充裕,能調劑的部分也是時有時無。學費的催繳補充了一部分缺口,但催緊了,有的學生乾脆就棄學了。

奈何國家衰破,經濟凋敝,無人重視教育,教育經費難以為繼,他們想的辦法也是杯水車薪。苦苦支撐幾年後,雲岩意識到,此事縱有再大的雄心,巧媳婦也難為無米之炊,隻得於1916年辭去教育科長職務。

走進陳知事的辦公室,雲岩雙手奉上辭呈,“實在抱歉,恕愚弟無能,有失厚望,深感遺憾!”

“是愚兄無能,我知道你已儘力,時局所限,無力回天。不過,漢壽教育實在需要你,可否改變主意?”陳知事殷切地看向雲岩。

“我已反複斟酌,實難從命。”

話已至此,陳知事知道,雲岩主意已定,歎了一口氣說,“我早看出你既有鴻鵠之誌,又有八鬥之才,我就不影響你的前程了。”“你離開漢壽後,準備去哪裡高就?”

“我想回長沙乾老本行”。“那好,保重!”兩人互道珍重,就此作彆。

經曆這次漢壽教改,雲岩身心俱疲,有成就感也有無力感。

他看到了振興教育對國家的重要性,也看到了地方興辦教育的艱難,他心裡“教育救國”信念並未熄滅,隻是暫時蟄伏起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