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一魚三吃,一功三立(2 / 2)









聽了這個消息,張郃又猶豫起來了。

劉備和李素在旁邊聽了這番交談,也知道張郃是在懷疑告發的真實性。

李素覺得眼下需要快刀斬亂麻,環視了在場的本縣要人,發現甄家的甄儼也在場,就決定從甄儼下手。

他靈機一動,問道:“甄兄,還記得在下與劉縣尉吧?七天前,我們還來吊唁過令尊。”

甄儼這才注意到李素站在張郃身後,連忙還禮:“當然記得,李兄有何見教?”

李素:“最近幾日,張府君可有派人來無極,查問過劉縣尉動向?問得細麼?”

張郃在旁邊聽著,不明所以,也就靜觀其變。

甄儼快速掃了一眼其他人,如實回答:“前天本郡從事許藝來過,專門問了劉縣尉行蹤,查得還挺細,哦,他還說……還說劉縣尉可能是,畏罪潛逃。”

“不是畏罪潛逃!是去鄴城討個公道!”李素當機立斷定了對話的基調,並立刻轉向張郃,分析道,

“張司馬,顯然張純是害怕驚動鄰郡,所以未曾拉攏無極縣官吏兵馬,他們並未從賊,也就不明就裡。

而張純急於追查劉縣尉行蹤,便是心虛的表現。幸好有這位甄公子急公好義,幫助我們掾轉,才得以晚驚動張純幾日!”

這時候,李素正需要和甄儼相互利用,當然要賣對方一個好了。

甄儼隻要幫他說話,張郃的行動就能更加果斷,給張純反應的時間也就越短,到時候斬獲擒拿到的戰功也就能更大一些。

而同時,甄儼說幾句模棱兩可的話,也不用付出什麼代價——因為他隻要陳述一些“事實判斷”就行了,比如張純有沒有追查劉備、如何追查。

但這些行為代表著什麼、如何解讀,那個背後的“價值判斷”是不需要甄儼去判斷的。

所以甄儼並不用承擔什麼“誣告”的風險。

失敗了不算誣告,成功了卻能算“協助告發謀反、幫助告發者隱秘逃脫”。

甄儼雖然年輕,也算是出自官員世家,基本的官場閱曆還是有的,所以立刻就知道怎麼選了。

聽了李素的暗示,甄儼也估摸出張純可能是有什麼劣跡被劉備告發、被賈刺史猜忌了,連忙把有利於劉備、能證明劉備被追查被排擠的事實細節,都說了出來。

“看來張純確實有緊急調動兵馬,並且嚴查劉備……不能再猶豫了,直奔盧奴縣吧,隻要張純不敢讓我們全軍入城、有所推阻,那就立刻動武!”

張郃心中立刻定計。

他相信,隻要張純沒有集結整個郡的兵馬嚴防盧奴縣,靠著他手頭的五百騎兵,從張純手中奪取盧奴還是沒問題的。

不過,如果張純要跑,或者公然集結各縣人馬,靠他的五百騎兵還是不敢追擊的,至少要多等一兩天,等潘鳳的兩千大軍到齊才行。

張郃便拱手謝道:“多謝甄少君協助,若果真張純所犯屬實,某定然將此間細節上報潘都尉,潘都尉自會向刺史表明爾等協助之功。”

說完之後,騎兵也算休息夠了,張郃立刻嚴令全軍全速,當天傍晚之前必須衝進盧奴縣。

王縣令和甄儼等人目送騎兵遠去,心中也是劇震。

王縣令在擔心站隊,甄儼則是盤算著:沒想到幫劉備遮掩了一番行蹤,似乎還能撈到一份協助的功勞。

隻是不知張純究竟犯了多大的事兒,這份協助的功勞又能有多值錢。

如果結果真的不錯,劉備這個潛力股倒是可以好好投資結交一下。

一想到七天前,自己還把劉備當成一個打秋風的,甄儼便很慚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