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鳳凰於飛(十二)(1 / 2)

大明望族 雁九 6335 字 5個月前






坤寧宮東暖閣</P>

見皇上也讚成張玉嫻與沈瑾這門婚事,張太後鬆了口氣。她原還擔心皇上鬨脾氣,因厭惡張玉嫻而毀其婚事。</P>

雖然對這個侄女不甚喜歡,但事關張家臉麵,她也不想張家女兒嫁得不好。</P>

她對沈瑾的家事是極不滿意的,但母親與大弟說的對,外頭這樣的風向,一個年貌相當的狀元公已經是張家最體麵的選擇了。</P>

至於讓張玉嫻進宮,她是想都沒想過的。</P>

“既然皇上也看好,便請皇上賜婚吧,也是張家和狀元郎的體麵。”張太後整個人都輕鬆下來,笑向壽哥道。</P>

張家是不信一個小小狀元會拒絕張家的好意的,之所以希望皇上明旨表態,是希望借此掩蓋過去張玉嫻的那些“謠言”,也為了讓那些禦史看一看,皇上依舊親近張家,滿嘴胡唚的都可以閉嘴了。</P>

壽哥笑容格外馴順,卻道:“母後忘了,曆來隻有皇室宗親有賜婚一說。”</P>

輕飄飄一句話堵得張太後肝疼。</P>

張家不過外戚耳。</P>

她先前輕鬆溫暖的笑容變得僵硬起來,口中隻道:“是哀家糊塗了。”</P>

壽哥笑眯眯道:“母後若是歡喜,下懿旨也是一樣的。”</P>

張太後臉色愈發難看起來,卻隻能道:“罷了。”</P>

要的就是皇上表態,太後表態有什麼用。</P>

且懿旨又如何能與中旨相比,慈宮懿旨也就對內宮有用罷了,內閣卻是不買賬的。</P>

這會兒外麵彈劾張家正歡,正經八百下旨,萬一被內閣封回折了麵子不說,引來禦史更加猛烈的彈劾,婚事沒準也要黃了。</P>

壽哥就如不知就裡一般,仍是滿麵笑容,一副孝子事事恭順模樣。</P>

張太後盯了兒子片刻,才道:“等沈狀元提親,哀家作個女家大媒也是一樣。”</P>

壽哥笑而不語。</P>

一室靜謐。</P>

嫋嫋青煙從精銅鶴爐長喙中緩緩溢出,沉香清甜的味道彌漫於整個殿內。</P>

然本應使人心平氣和的香味卻不曾安撫下張太後,她隻覺得一陣陣的胸悶。</P>

扭頭去看了周遭宮人,隻見得一個個都低眉順目裝聾作啞,連她宮裡素來最會湊趣的梁恭也木頭樁子似的戳在那裡,讓她看著越發不快。</P>

忽然想起身邊另一個說話最為中聽的太監吳忠來,她這邊才放人出去選婚,又被那天殺的總與張家作對的禦史劉玉彈劾。</P>

思及此處,張太後挑眉問壽哥身後恭敬站著的劉瑾道:“選婚的事如何了?”</P>

劉瑾沒想到這把火能燒到自己身上來,不過好在這次他來,就是有了準備的。</P>

自從劉瑾攥住了司禮監,又管了神機營中軍二司五千營後,也異常忙碌了起來,已不能時時隨侍在皇上身邊,這次之所以能跟來,恰是因著皇上吩咐的選婚事宜。</P>

隻不過,皇上原是為太後若提及將張玉嫻選入宮而備的後手,現下……劉瑾忍不住目光望向小皇帝。</P>

就這一遲疑的功夫,張太後已是不耐煩道:“哀家聽聞外間也有彈劾高鳳的?當初老娘娘隻道他穩重,故選婚一事讓他掌。哀家看他是穩重太過了!這樣拖拖拉拉,中宮人選遲遲不定,也不利子嗣!這宮裡哪個不比他利落些!”</P>

高鳳因是東宮老人,被太皇太後欽點總攬小皇帝選婚事宜,這也是太皇太後一片愛惜維護孫子之意,隻盼高鳳與皇上一心,為皇上選出可心的人來。</P>

也正因如此,才讓張太後不滿。張太後身邊除了吳忠外,還有幾個管事牌子也被派出去大肆插手選婚之事,無它,總要選出合張家心意的人選來。</P>

這會兒張太後如此直白的斥責高鳳,若擱在平時,高鳳這總攬大權怕是要被收去了。</P>

但是……</P>

壽哥起身略略施禮,畢恭畢敬道:“讓母後為兒子的事憂心了。實則,朕方才從老娘娘那邊過來,高鳳已是將人選奉上來了。”說著回頭衝劉瑾打了個手勢,劉瑾躬身行禮,倒退著出了暖閣。</P>

張太後呆了一呆,隨即麵帶薄怒,這事,竟是半點風聲都沒透給她!</P>

好一對祖孫!</P>

“這是幾時的事?”她幾乎從牙縫裡擠出這句話來。</P>

壽哥笑容和煦,如這簾外三月春風:“就是剛剛,朕往老娘娘那邊請安方知。便順路帶來與母後過目。”</P>

他那眼瞼微微垂下,掩蓋住眼中嘲諷之意。確實有人彈劾高鳳,卻是彈劾其恃寵弄權,交通李榮,引進商人譚景清,欲買補革退殘鹽。</P>

譚景清便是慶雲侯周壽外麵的跑腿的,鹽引之事都經他手。</P>

彈劾高鳳是虛,意在周家,這還不是張家的手筆!</P>

倒是又讓太後這般說,這是塞張玉嫻不成,又想順勢抹掉高鳳,讓太後的人接手,更便於張家塞人?</P>

壽哥眼底寒芒閃閃,便“如你所願”,且看來日……</P>

餘光瞥見劉瑾捧著錦匣進來,壽哥也不多說,示意劉瑾奉上。</P>

那邊梁恭也躬身接了過來,捧給張太後。</P>

張太後壓著火氣,微微揚起下頜示意,梁恭開了匣子,取出最上一副卷軸,喚來兩個小內侍展開讓張太後過目。</P>

張太後一看之下卻是一怔,又反複看了兩眼,又去看其下篆著的名姓,不由訝然道:“怎的是她?”</P>

一旁梁恭悄悄伸脖子眯著眼睛瞄了瞄,這女子……像是曾進過宮的壽寧侯夫人娘家親戚姑娘,好像叫……吳……錫桐。</P>

吳錫桐?梁恭腦子裝了兩轉,那不是張大姑娘丟進湖裡的那位?!他抽了抽嘴角,脖子一縮,又變成木頭人那樣,全然目不斜視,更不敢去看小皇帝一眼。</P>

張太後卻是一直盯著壽哥,麵容漸漸冷肅下來,緩緩開口道:“吳氏,不合適入宮。”</P>

壽哥佯作訝然狀,眼睛咕嚕嚕轉了一轉,奇道:“聽聞她在大舅舅家住了幾年,由舅母悉心調教,母後不也是瞧她恭順知禮、品行俱佳才選她入宮陪伴?她既能在母後身邊數月,想來也是個懂事的。”</P>

張太後也懶怠再繞圈子,直言道:“那日你也在上巳宴,難道不知道發生了什麼?”</P>

壽哥燦然一笑,又恢複了那陽光灑脫的少年模樣:“知道知道,母後,那不過是婷表妹頑皮罷了。”</P>

他這樣一說,張太後倒是沒詞兒了,這是標準的張家說辭——姐妹間玩鬨過火了。</P>

可實際究竟怎樣,她再糊塗還能不知?!她這聰明的皇兒,又豈能不知!</P>

但知道是一回事,說出來,又是另一回事。</P>

“她也是有不妥,才令婷姐兒惱了。”張太後想了想,還是措辭嚴謹道。</P>

她不信壽哥這麼做沒有對付張家的意思,這樣一個姑娘入宮,張家非但不能借力,反倒是養了個仇人出來!</P>

金太夫人那邊都已經為此女找好歸宿了,隻是現在風口浪尖上,不好動作,且此女傷了頭,淳安那邊說不好挪動,張家也不能硬去接人,否則又指不上被淳安傳出什麼話來。</P>

“她既有不妥,如何能入宮侍奉!且她還傷了頭,也不知會不會落下什麼毛病來。”張太後揮了揮手,讓小內侍收起卷軸,準備丟在一邊。</P>

小皇帝卻是上前一步,一反沉穩氣度,露出他這個年紀應有的青澀笑容,似是要親近又有些不好意思,聲音有些低,卻帶著幾分反常的輕快:“母後,此女是所有女子中,嗯,容貌最佳者。”</P>

張太後一愣,張家送來的女孩子各個都是好容貌,她隻記得那幾個嘴巧手巧懂得與她說笑話給她做針線的,還真不記得這個老實巴交隨大流的吳錫桐如何美貌。</P>

看著眼前十五歲的兒子,正是知慕少艾的年紀,張太後忽就想起當年,她蓋頭落下時,年輕儲君眼中的驚豔迷戀。</P>

不知是不是最初的愛慕,讓那長久歲月後,即便儲君變為帝王,眼瞳中依舊隻有她一個人的身影。</P>

然而這份美好的回憶並沒有讓她讚同兒子的觀點,相反,讓她更加厭惡吳錫桐——絕不能讓皇上迷上這個狐媚子!</P>

“皇上,”張太後加重了語氣,“選妻選賢,不能隻看顏色。便真是容色無雙,品行有瑕,如何能母儀天下!”</P>

母儀天下。壽哥肚子裡冷笑連連,當然不能母儀天下!還想中宮依舊出自張家?!</P>

“母後。”小皇帝一副好脾氣的樣子,“外祖母、母親、大舅母調教的人,怎會不妥?聽說,她是最老實的。婷表妹那脾氣,母後是知道的,原怪不得她……”</P>

老實。那倒是沒錯。張太後努力回憶了一下,仍想不起這個姑娘有什麼,好像,確實是逆來順受的性子。</P>

便是這次被婷姐兒推下水了,母親那邊也沒說此女有什麼不好,隻說婷姐兒是奔著楊家姑娘去的。之所以要把這吳氏遠嫁,也不是因此女有問題,純粹為了平息京中物議罷了。</P>

老實。老實。老實麼……若是選這麼個麵團兒性子的,倒好拿捏。張太後微微沉吟起來,她先前覺得好的那幾個姑娘未免太機靈了些,又是太過野心勃勃。</P>

這宮闈之中,最不缺野心勃勃的女子,而隻消一個,就能攪合得滿宮不得安寧,若是多上幾個,非亂了套不可。</P>

小皇帝又湊近了幾分,笑眯眯道:“況且,選了她,如母後所說,先前婷表妹那些誤會也就都解開了,外麵那些呱噪禦史也不好再說小舅舅教女無方。”</P>

張太後又瞧了一眼兒子,小皇帝滿眼笑意回望過去。</P>

母子對視片刻,張太後目光又落回卷軸上,是的,無論是嫁了張玉嫻,還是選這吳錫桐入宮,都是為著抹平了先前那事,都是為了張家好……</P>

罷了,他若是喜歡……總歸,這是張家的人,吳家一家子都攥在張家手裡。</P>

張太後思量明晰,方緩緩點頭,道:“難得你看中,便是她罷。”</P>

小皇帝笑容果然燦爛了幾分。</P>

到底是個孩子呢。張太後沒來由的歎了口氣,又去看了下一幅。</P>

卷軸上的女子一張團團臉,濃眉杏眼,雖顯豐腴,但麵相憨厚,圓潤討喜。</P>

張太後挑了挑眉,壽哥顯見心情極好的樣子,笑道:“老娘娘說這樣的有宜男之相。”</P>

時人雖不如唐人那樣以豐腴為美,卻也喜圓潤富貴之態,以為端莊大氣。</P>

張太後忍不住笑道:“確是宜男之相。”</P>

再看小傳,這夏氏祖上也曾有過九卿高官,但祖父卻隻任過南京太常寺少卿,已因病致仕多年,而父輩皆布衣。這是非常標準的後妃人選。</P>

梁恭在她耳邊輕聲道:“奴婢查過,這位與周家沒乾係。”</P>

張太後點了點頭,表示這個不錯,便又去看了另一幅。</P>

那是一張標準美人臉,挑不出什麼來,倒是眉梢有枚小痣。</P>

張太後指著問道:“可問過,這痣有沒有什麼妨礙。”</P>

這次卻是劉瑾恭敬答道:“奴婢們已是請人看過,說是善痣,有‘喜上眉梢’之意。”</P>

“那倒是個有福的。”再去看小傳,張太後卻又皺眉,因問道:“沈氏?可與那個……先沈尚書家可有關係?”</P>

梁恭朗聲答道:“奴婢們查過,沒有絲毫關係,碰巧同姓。”又壓低聲音道:“也同周家沒乾係。”</P>

張太後這才滿意點了頭,表示這個也可。</P>

淺淺的匣子裡隻這三個卷軸,壽哥笑道:“老娘娘說朕年紀尚小,不宜多選,便隻這三人瞧著出挑,母後若無異議,便要交由內閣複議。內閣若無異議,則還要母後這邊賞賜幾位宮人下去,教授她們宮中規矩。”</P>

張太後應了聲。</P>

壽哥轉而瞧著梁恭又道:“母後也知,高鳳已然老邁,遠不及老娘娘與母後身邊人得用,當初老娘娘憐他多年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賞他個體麵差事罷了,現下選婚事已了,也當卸了他的差事,仍讓他回禦用監去。這主持翻修坤寧宮的事宜,朕想還是向母後討個得力人來辦才穩妥。”</P>

張太後臉上陰晴不定。</P>

弘治皇帝薨逝後,張太後一直不曾移宮。</P>

坤寧宮不僅是她住了幾十年住慣了的地方,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種權力的象征。</P>

當初沒有皇後也就罷了,現下新人眼見確定下來,坤寧宮也當翻修準備皇帝大婚了,確實也該她這太後移宮了。</P>

然,移了宮,在外界看來,也是一種權力交替。</P>

在這樣的時候,張家站在風口浪尖上,移宮,也會變成一種暗示。</P>

“皇上欲將哀家移至哪裡?”張太後語氣頗為不善。</P>

不僅僅是那些朝堂角力,現下,宮裡也沒有她可心的地方。</P>

這皇城中所有宮室裡被整治得最好的一所便是仁壽宮,乃為先太皇太後周氏的居所,張太後因不喜周氏,不肯去住她住過的宮室,先帝殯天時就以孝為名,奉了太皇太後王氏入主仁壽宮。</P>

如今她能挪去哪裡?!</P>

壽哥又是孝子做派,笑道:“母後歡喜哪裡便是哪裡,朕都聽母後的。”</P>

聽母後的,他幾時聽過母後的?!張太後張了張口,到底說不出不移宮的話來。</P>

“宮裡到處都空著,母後慢慢擇定便是。大舅舅那邊木石早已是備下多時了,母後擇好,先為母後修繕宮室,再修坤寧宮也不遲。”壽哥道。</P>

“你大舅舅備下的木石不是已經送去了西苑?!”旁的不知,這件事張家是當做孝敬皇帝的好事來向張太後報備的。</P>

壽哥微微詫異道:“西苑?咦,大舅舅去歲可是運了許多木料石料上京的,說是修繕坤寧宮之用。怎的又說送去了西苑?西苑地才鋪完,也就用些粗笨石料罷了,木料還不曾見。改日朕招大舅舅、小舅舅來問問。”</P>

他說的輕鬆隨意,張太後卻是心下發沉,轉而又想,張家總算又出一皇後,莫說是修繕宮室,便是出銀子重建個坤寧宮又值什麼!</P>

因此她也放輕鬆了些,“這也便是在天家罷,若在尋常百姓家,做舅舅的,與外甥算得這樣細作甚麼。”</P>

壽哥笑眯眯道:“謝過母後,朕明日就同大舅舅這般說去。”</P>

坤寧宮內又是一派母慈子孝。</P>

*</P>

壽寧侯府裡,得了口諭的張鶴齡心下五味雜陳。</P>

張延齡翹著二郎腿,打著哈欠,一副未睡足的模樣,道:“大哥去歲不是從河南山東弄了不少木料石料來?堆在莊子裡也是堆著,拿出來給皇上就是。”</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