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六章 朱闕牙璋(二)(1 / 2)

大明望族 雁九 4871 字 5個月前






梁儲慣會體察聖意,不過作個孤臣姿態,不會是真個將你推去河南的。”</P>

閣老府內書房裡,王華端坐書案後,端著茶盞慢條斯理品著茶,口中語氣雖雲淡風輕,卻是滿含嘲諷。</P>

梁儲原就不屬於任何一位閣老麾下,皇上直接召他入閣便有讓他製衡其他閣老意思。</P>

梁儲果然深諳帝心,甫一到京就先把沈瑞提溜出來往泥潭裡丟,順利將自己擺到王華、楊廷和對立麵上,做足了姿態。</P>

且沈瑞近來參與抄家亦是風頭正勁,敢拿沈瑞出來說,更顯出他幾分剛正不阿來,也能攏一波人心。</P>

王華雖在武宗一朝才得以施展抱負,對壽哥是忠心耿耿,但正是滅了閹黨意氣風發時,被皇上這一手弄得也很是氣悶。</P>

這火自然不能衝皇上發,也隻能儘數撒在梁儲身上。</P>

尤其梁儲要推沈瑞往河南,也讓王華氣憤異常。</P>

沈瑞不止是王華喜歡的小徒孫,亦是王華所欣賞的那類能臣,王華是特彆認可沈瑞在山東的所作所為的,所以才會鼎力襄助各項工程。</P>

此番沈瑞提及想回山東,王華雖覺得朝局動蕩、空位極多,他現下歸京也能大有作為,但考慮到沈瑞所言沈家姻親故舊皆高官,也確實太打眼了些,且從仕途的長久規劃來看,回山東能主政一方要更好。</P>

他日經營出山東來,既是大明的大幸,也是沈瑞的大功績,誰也奪不走掩不了的大功績。</P>

憑這一項,將來在朝中得什麼高位都順理成章,再沒人能置喙。</P>

哪成想梁儲這廝跳出來攪合了這麼一下!</P>

旁人或許對河南境況不十分了解,模模糊糊聽說受災了有流民雲雲,身為內閣次輔的王華卻是再清楚不過,河南現下的情形已是不妙。</P>

大旱少糧,流民成匪,又有蠢蠢欲動的宗藩,這災如何賑能讓朝廷滿意?</P>

皇上分明是要沈瑞留任京中的,梁儲還這番做戲,這派了彆人去,將來賑災事弄得一塌糊塗,叫人說“當初派了沈瑞去就好了”,憑白被捎帶上得罪了人不說,反襯得他梁儲有先見之明似的!</P>

更糟的是若這次賑災不成,下次是不是就要派沈瑞去了,彼時河南情況會不會比現在更不好收拾!</P>

沈瑞也是同樣沒想到梁儲這番舉動。</P>

因他與梁儲並無仇怨,相反,因著當初正德三年春闈貢院失火案中,梁儲曾在殿上直接言明已評過卷紙,叫破楊慎為會元、戴大賓第二、沈瑞第三的名次,拒絕劉瑾焦芳毀卷作廢的提議,末了重錄考卷也出力甚多,算得是於沈瑞有恩的。</P>

梁儲又是會試考官,是沈瑞正經的座師。</P>

這些年沈瑞逢年過節一直都是禮數周到,即使是他外放、梁儲被劉瑾排擠去南京,這節禮也從沒斷過。</P>

便談不上交情,總有一二分人情。</P>

沈瑞不由自嘲,自家這都快成“賑災專業戶”了,哪兒受災都想得起他來。</P>

“朝廷如今得了一注銀子,總該速速發兵剿平河南響馬了吧?”沈瑞因問道。</P>

扳倒閹黨,國庫可一點兒不空虛了。以他得到的消息,河南的響馬也確實成了必須被重視的問題。</P>

當年順風標行初立時是打著開封鏢局分號的名頭,彼時開封鏢局還介紹了幾個少林俗家弟子及武師過來。</P>

因有這層關係,順風默認河南是開封鏢局這總號的“地盤”,這些年少往那邊設立站點,以免搶了開封鏢局的生意。</P>

況且這幾年因沈瑞在山東,順風與八仙兩家也是主要精力都放在山東境內及山東往京中鋪設交通、信息網絡,捎帶著經營山西陝西。實無那樣雄厚財力人力四處開花,便不曾經營河南,河南的消息網也就沒那般靈通。</P>

但田豐田順兄弟到底是蛇信子出身,總有些同行互相交換些消息,尤其是綠林消息,故此沈瑞也曉得河南境內已出了幾股匪寇了,隻是具體災情到了何等程度尚不知曉。</P>

提起河南局勢,王華也是有氣,不由罵起劉瑾來:“都是那閹豎攪的!清丈田畝原是好事,但也要分時候!又是天災又是人禍——藩王造反正是朝局動蕩時,他這般一攪合,河南地方大族人人自危,哪個又敢出來安撫災民,誰人不怕被查糧田?!</P>

“朝中河南籍的官員也是不知好歹!這等時候吵作一團,耽擱了賑災,生生讓災民成了流民,甚至落草為寇!河南豈會不亂!還有地方上那些不作為的酒囊飯袋,平時年景為了多落些在口袋便敢報災好減免稅賦,真個有大災了,生亂子了,又怕影響仕途,竟敢瞞下不報,粉飾太平……”</P>

王華是真氣得狠了,從朝堂罵到地方,將上上下下都罵了個遍,放才平複些許怒火,又叮囑沈瑞道:“梁儲這廝既薦你往河南,你便是想回山東,也彆這會子跟皇上提。皇上也深恨那起子蠢物不中用,彆恰撞上去,再拿你去救急。”</P>

沈瑞口中應聲,心下卻不免苦笑。</P>

他手中查抄寧藩私產的差事已是完成了,總要去跟壽哥複命。壽哥要是點了他新的差事是留在六部之中,他難道會不提回去山東?</P>

小皇帝的急脾氣,也不是能由得他拖拉的。</P>

內閣大佬角力不止,又有皇上這般製造的“平衡”,他沈瑞夾在中間,根本做不得那左右逢源之事,還是早早抽身為妙。</P>

*</P>

西苑,豹房公廨</P>

“這可是大喜事!待朕好生想想,給你兒子取個好名字!”壽哥手舞足蹈,歡喜無限,一疊聲喊殿外劉忠往內庫裡尋賞賜小兒的寶貝來。</P>

沈瑞原還滿臉喜氣,一聽壽哥要賜名,臉上的笑容登時便有些掛不住了。</P>

卻是昨日山東快馬來報,楊恬誕下一子,母子平安。</P>

沈瑞大喜過望,險些立時就衝去哪座廟裡上香謝過滿天神佛去。還是三太太笑攔了他,表示她替他去便是。</P>

沈府裡歡天喜地張燈結彩,滿街分喜蛋撒喜錢,又急忙忙往楊家等幾處親戚家報信。</P>

至親如玉姐兒、楊家婆媳、沈瑛妻子等聞訊都是親自趕來,問詢楊恬及新生兒的情況。</P>

雖報的母子平安,但楊恬生產時還是頗為凶險的,主要是她身體底子弱,偏孩子又養得壯實,胎兒大了生產時不免艱難。</P>

產後一度出血不止,好在當時有十數位名醫、數位積年的穩婆在府裡,救治及時,總算沒有性命之憂。隻不過這番虧損了元氣,總要調理上二三年。</P>

當初沈瑞在山東推廣醫學院,各府都有設立醫學院性質學堂濟世堂,延請名醫講學,廣招學徒,又許醫者前來進修,還對濟世堂畢業出去開藥鋪、醫館者給予一定政府補貼。</P>

這般這樣弘揚醫道,自是大受杏林讚許。</P>

是以此番聽聞是沈夫人待產尋良醫以備萬全,許多非濟南府的名醫都是毫不猶豫的趕來沈府幫忙,末了也是大家合力斟酌藥方,又有人拿出收藏的珍貴藥材,才保得楊恬平安無事。</P>

沈瑞原是為世間多些良醫造福百姓,如今卻是自己也得了善報,收著這消息他一時也是感慨萬千。</P>

而玉姐兒等女眷聽了,更是不住念佛,都說是修了善因得了善果,要往廟裡好好拜謝佛主才是。</P>

晚些時候,下了衙的楊慎、沈瑛、毛遲、沈林等都趕來了這邊,府裡開了兩桌席,一家子骨肉共聚。</P>

掌燈時分,張會也推開了繁重的公務過來了沈府,還帶了壇子醉仙樓的頂尖兒好酒來賀沈瑞。</P>

他二人自那日料理了劉瑾後,就各管一攤忙碌起來,許久也未得相見,此時借著喜事邊喝邊聊,越發儘興,直喝得酩酊大醉。</P>

翌日便是該沈瑞禦前交差的時候,既要進宮,喜得貴子這樣的大事,自要當麵向小皇帝稟報了。</P>

怎料壽哥這歡喜上來,竟要賜名。</P>

沈瑞一陣陣頭疼,皇上賜名自是天大的體麵,可他真心瞧不太上壽哥那起名的本事,瞧瞧這“豹房”,瞧瞧西苑那個“湖風樓”……</P>

他乾咳一聲,委婉道:“謝皇上隆恩,隻是沈氏族中子弟甚多,恐重了名去,起名甚是麻煩,且臣嶽丈也早想妥了幾個男孩兒女孩兒名……”</P>

怎料壽哥笑眯眯道:“無妨無妨,老師取老師的,朕取朕的,兩個名字也不多,你也可以自取一個嘛。”</P>

又摸著短須,故作老成道:“回頭朕這舅父給他座宅子,立個什麼書齋,再為他取個號……”</P>

壽哥是楊廷和的徒弟,一直叫楊恬師妹,如今楊恬得子,他便開始以舅父自居。</P>

好似覺得自己這主意絕妙,壽哥好不得意,又一疊聲叫劉忠回來,問西苑這片兒哪裡風致好,要賜個宅子給他外甥,住得近些,以後甥舅倆可以一起逛西苑玩耍。</P>

還書齋!還取號!沈瑞簡直哭笑不得,小娃娃翻身都不會呢,皇上您這想得也忒遠了些!</P>

他忙連連擺手道:“他小孩子家家的,萬受不起這樣大的福分。還請皇上收回成命!”</P>

壽哥笑嘻嘻連道無妨,“舅舅給外甥的,你外道什麼!”真是越發扮舅父上了癮。</P>

暢想了一番,壽哥這才回到現實,又摸著下巴咂著嘴道:“那師妹這一時,也挪動不了,嗯,看樣要到明歲開凍,走運河上京,也穩當些。”</P>

這雖說的是楊恬,卻已是明示要留沈瑞在京中任職了。</P>

沈瑞起身恭敬一禮,直言道:“不瞞皇上。當年皇上對臣說,想要個繁華如南直隸的山東,臣一直不敢忘,這幾年隻能說略有小成,但離南直隸繁華仍相差甚遠,臣想,紮紮實實為皇上經營出這繁華如南直隸的山東來。”</P>

壽哥一直掛在臉上的笑容慢慢淡了下去,盯了沈瑞片刻,忽道:“這是楊閣老的意思,還是王閣老的意思?”</P>

不再叫閣老們先生,已是生氣的表現了。</P>

沈瑞並不惶恐,仍堅定道:“兩位閣老都希望臣留京為皇上效力,是臣放不下山東,亦覺得,臣在山東,更能為皇上效力。”</P>

壽哥板著臉,冷聲道:“朕也同兩位閣老提過,要留你在六部做個侍郎。你若是嫌工部、戶部太忙,禮部也可。”</P>

相比其他吏、戶、兵、刑、工部,禮部算是冷衙門口了。這便是閒置之意,算得是威脅。</P>

沈瑞深深歎了口氣,道:“皇上厚愛,臣銘感五內,隻是,山東海貿剛剛推進,水師學堂也在籌建當中,又有多個外洋來的良種還在試種階段,須得一二年才能看得出是否適合本地、是否高產,還有羊毛紡線也有小成,如今山西通商,正是可試著推廣時候……皇上,臣實是覺得,這都是利國利民、能為皇上分憂的大事。”</P>

他頓了頓,道:“王閣老曾對臣說,在工部任職,向下推廣農械豈非更易。然臣自地方上一遭,深知,雖則朝廷下旨強令一地推廣,官民不敢違抗,但在沒看著實效之前,地方上從主官到百姓都是不願嘗試的,陽奉陰違,根本不會是朝廷想要的那種結果。</P>

“蓋因地裡的莊稼不比其他,一旦錯過時令,隻怕一年都沒有收成,那是百姓賴以生存的口糧!故此,想真正推廣什麼東西,是要讓百姓看到希望,相信這東西有用,能賺錢。</P>

“那就要從地方上做起,做出實效來,用東西說話。山東的繭綢在遼東銷路極好,獲利極豐,遂從前無人問津的荒山如今都變成了人人爭搶的寶山,匠人學堂裡的養蠶專家也隨之極受百姓追捧。”</P>

壽哥聽得入神,臉上漸漸去了嚴肅之色,忽地輕笑一聲,似喟歎道:“沈二,當初朕讓你去濟南府做參政,你也是這般說,說登州丟不開手。”</P>

他一揚眉,“後來你去了濟南,登州不也越來越好了嗎?如今又說離不得山東。”</P>

聽得壽哥語氣輕鬆,沈瑞便一攏手,笑道:“不是登州、山東離不得臣,是臣心窄,舍不得山東。”</P>

壽哥在廳裡溜溜達達走了一圈,站到沈瑞身邊,歪著頭問他道:“你是知道梁儲那折子的,此時你提要回去,就不怕朕對你說,朕也想要一個繁華如南直隸的河南?”</P>

沈瑞回望壽哥,苦笑道:“怕又有何用,隻恐梁閣老以舊日印象高估了臣,臣無扭轉局勢之能。如今的河南,便是要賑災,也要有重兵隨行,以免匪寇來搶糧草。臣也想過山東這麵可以暫且吸納部分流民,待河南地方穩定,再送他們歸鄉。至於河南當地田畝拋荒,則可先收歸……”</P>

他未說完,壽哥已抬手打斷,道:“朕擬新設河南總兵,讓蔣壑過去,以平亂匪。”</P>

這些時日蔣壑與沈瑞一並料理抄家事,他便知小皇帝是要提拔蔣壑的。但他還以為張會從遼東回京當了這指揮使,壽哥會派蔣壑去遼東,卻沒想到是要用他在河南。</P>

蔣壑曾隨其父鎮守過遼東、湖廣,剿匪是一把好手,倒是適合河南。</P>

“河南不止有匪寇。”壽哥臉上笑容消失殆儘,沉聲道:“你也知,那些宗藩都是些什麼心思,還有鄭藩……還有,南邊兒。”</P>

年輕的帝王眼中已有寒芒,語氣極冷,“河南這樣快亂起來,少不得他們推波助瀾。當還有,定少不了南邊兒那個的手筆。聽聞他兒子正在北上途中。這一路上……”</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