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2 / 2)







確實是挺勞煩他的。

按說許敬宗的年齡也不算小了,實在不應該像是近日這般籌備文稿和與會官員名錄,接連有陣子沒能好好休息。

可惜眼下能擔起重責的人不多,能得到她信任的人更不多,官位最高的也就是一個許敬宗了。

諸位宰相之中,任雅相病逝於遼東,去年十一月裏,還未改名的門下省侍中辛茂將病逝。

剩下的人裏倒是還有個能算關係親近些的,就是那左相許圉師。

他在去年九月裏就得到過皇後親登府邸的問候,又在今年被選為次子李賢的老師。

但相比於早年間有過“患難交情”的許敬宗,若真有要事去辦,皇後大概還是更屬意於交托給後者。

更何況,明顯對於她掌權持有反對意見的上官儀,此時是以西台侍郎的身份擔任同東西台三品,也就是宰相之一,正好上麵壓著個上司許敬宗。

這道最開始由上官儀起草的詔令,自然是由許敬宗再過一遍手更好。

在要事當頭的時候,陛下顯然是不會介意於這一點的。

他現在還在為另外一件事情頭疼呢。

就在阿菟從遼東送回來的封地邊界框定奏表送回來不久,鄭仁泰和薛仁貴也從西域戰場被調回。

雖然鐵勒九姓的叛亂已成功平息,抵達西域坐鎮伊麗道的幾位將軍也已經將損兵折將的餘波給鎮壓了下去,唐軍在西部戰線上依然是整體占優的狀態,但朝中禦史的一封彈劾奏表,還是一點不出意外地被送到了李治的麵前。

這位司憲大夫楊德裔不知道陛下今年還有那等大事安排,所以在這封彈劾奏表中,不是一般地敢說。

他控訴鄭仁泰為主帥,先是誅殺已經降服的士卒,又在追逐逃亡俘虜之時,不知道撫恤士卒、計算軍資軍糧,以至於骸骨遍野,甲兵滯留於荒原,資助了隨後清理戰場的敵寇。

這一段話,最後以一句萬分沉痛的“自聖朝開創以來,未有如今之喪敗者”收尾。

而後,他又控訴薛仁貴不僅沒能勸阻主帥出兵,還不遵軍紀劫掠鐵勒各部,哪怕有先破鐵勒之功,也絕不能對他有何種封賞,反而應當將他和鄭仁泰全部交付有司,嚴格論罪。

薛仁貴的情況其實好說,在鐵勒部落已被平定的事實麵前,將軍功過相抵,無損於大唐的聲名和李治這位天子的威嚴。

但鄭仁泰就不一樣了。那畢竟是先帝在玄武門之變時候的舊臣!

這封彈劾被陛下暫時扣押了下來,與有司商討如何將此事的影響再降低些。

這讓本就身體不適的陛下越發沒了心情管皇後這頭。

他所做的,隻是在皇後告知籌辦事宜已儘數達成後,先後頒布了兩條聖旨,其餘的事情便交給皇後來推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