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2 / 2)







“但我在抵達長安後才知道,我不必往西域去了,我應該向阿耶求另一件事。”

在收到葛薩向她通報的消息之時,李清月真是被驚了一跳。

她原本覺得,西域那邊在今年應該不會出什麽問題才對。

吐穀渾那邊有裴行儉和弘化公主的配合,隻要吐蕃沒有發動全麵進攻,就應該能將其給攔截下來。

可倘若吐蕃真這麽做了,那麽大唐也有了更加名正言順的理由對其做出還擊。

到了那種時候,想要說服李治增兵西域應該不難。

安西都護那邊,興昔亡可汗與繼往絕可汗之間的矛盾被卓雲提前發現,並未因為安西都護蘇海政的判斷眼力不佳而引發問題,就算真有禍亂,也應該隻是在局部發生的部落爭端而已。

然而這庭州陷落的戰況,卻讓人當即懸起了心。

李清月相信,這出延遲抵達長安的軍報背後,必然還有其他問題,於是立刻做出了返程的決定。

她一麵讓人送信熊津大都督府,告知於劉仁軌她要暫離的消息,請他幫忙看好此地,一麵則對手下的人做出了一番安排。

以盧照鄰、姚元崇為代表的文官繼續負責此地百姓的歸化、耕作之事。

龐飛鳶、沙叱相如等武將負責督辦當地的戍防與練兵。

她自己,則帶著黑齒常之快速趕回了長安。

倒也不能怪她總要帶著黑齒常之跑來跑去,誰讓她自己還不能在所有場合下都上場殺敵,總得帶個趁手的將領,才好去跟上頭請戰。

但沒想到的是,她才到長安,就從阿娘這裏獲知了一個更加驚人的消息。

在西域戰事有變的同時,吐穀渾也發生了一出驚變,甚至連國主的位置都發生了更替。

然而,在戰報送到長安的時候,陛下做出的決定居然是先打完西域那邊的平亂之戰,再行援助吐穀渾!

李清月一邊聽著阿娘的陳述一邊忍不住在心中腹誹,阿娘對阿耶做出的那番斥責可真是對極了。

倘若兩日的思慮之後他還要固執己見的話,阿娘真應該將這出決定給攤牌在眾人麵前,讓他們看看,這位順境中的李唐陛下到底是何種脾性!

李清月更是比當世的任何人都知道,若是放任著吐蕃發展下去,對方到底能給李唐帶來多大的麻煩。

薛仁貴最為人所詬病的大非川慘敗,十幾萬唐軍損失慘重,不正是輸在吐蕃的手裏嗎?

哪怕距離歷史上的大非川之戰還有七年,但既然從阿娘到裴行儉都懷疑,西域的那一出叛軍聯手與吐蕃有關,李清月又怎麽會忽略掉這種可能性。

她此前的話語權不夠,不能平白無故地去勸說李治提高對吐蕃的警惕,可如今,吐穀渾的戰況已是擺在麵前的事實,她又怎麽還能有所猶豫,合該在與阿娘對過了口風之後,再補上這最後一推。

新羅、倭國這兩個潛藏的危險,都因唐滅高麗之戰暫時安分了下去,可吐蕃卻還過得好生自在,更已囂張地意圖更進一步。

此種情形,便該應戰!

她在折返的這一路上確實沒遭什麽罪,反正全程都是水路,比較操勞的是不斷換班劃船的船夫,正可讓她在今日拿出全部的精力,來應對麵前的這位最後拍板之人。

多虧有阿娘,先以一番淩厲至極的話將阿耶給駁倒在了當場,讓他遠比此前容易說服得多,要不然——

李清月都要考慮一下,要不要再次嘗試偷偷去打仗了。

反正是一回生二回熟的事情對吧。

“你也覺得應該對吐穀渾發起支援?”李治問道。

他沒察覺到,女兒此時居然懷揣著如此危險的想法,在聽到她這出匆匆趕路陳詞的時候,有一瞬又想到了皇後那提前獲知的情報,心中閃過了一縷疑惑,但還是催著自己先將注意力轉到了眼前。

他倒要聽聽,這個匆匆趕回來的女兒還能拿出什麽樣的話來說服他。

“當然應該!”李清月語氣堅決,“阿耶覺得應當先定西域,是因為這安西都護境內足足有幾十個小國與部落,往西又有昭武九姓與吐火羅,還有那崛起的大食。倘若不能對西突厥與回紇做出快速鎮壓,便會讓其他各部看到,大唐的羈縻統治尚有疏漏之處,他們也能效仿嘗試,到時候會是整片西域的丟失。”

李治點頭:“沒錯。”

李清月接道:“但以我看來,局勢複雜與否,連鎖影響多少,並不是僅有的評判標準。阿耶為何不看看,吐蕃與大唐接鄰的邊境有多長?一旦養虎為患,就不是羈縻州的丟失,而是大唐的腹心隨時能被插入一把尖刀。”

“今日吐穀渾一時疏漏,讓祿東讚趁機襲入,奪走了慕容諾曷缽的性命,固然有弘化姑母與裴將軍戍守,像是一道堤壩攔截在前,讓那洪流不可自此通行。可別忘了,它還可以四處掘口,尋找其他的徑流作為奔行肆虐之地。這些徑流所在之地,又真能對其做出阻攔嗎?”

吐蕃盤踞之地就是後世的青藏高原,接鄰四個省份,在大唐劃分天下為三百多個州的情況下,這個數目更是可觀。

不是每一個州都能做到嚴防死守的。

倘若她沒記錯的話,吐蕃強盛之時,還和南詔有疆土糾紛,直接打到雲南境內……

“一個阿史那賀魯,尚且因為兵力糧草的周轉不易,需要大唐用七年的時間才能將其平定,阿耶又如何能夠篤定,當我方兵馬從西域班師之時,回來幫著吐穀渾揍一頓吐蕃,就能打滅對方的野心!”

這甚至還是最為理想化的情況了。他都沒有考慮到,吐穀渾可能根本撐不到這個時候。

李清月一點沒停地說了下去,或許也是因為她話中的理直氣壯,讓這一番話,一如昨日皇後的訓斥,有著一種排山倒海的氣勢。“阿耶,誰沒打過敗仗呢?”

“到了那個時候,吐蕃不會在意這樣的一出大唐發兵,輸了也便輸了。他們隻會覺得,大唐沒有中原天可汗的威嚴,居然拖延了這麽久才做出一個象征性的警告,那麽他們大可以再尋找機會做出嘗試,直到謀奪到他們想要的利益!那麽您就絕不能在此事上給他們以可乘之機!”

在這番話麵前,李治沉默了有好一會兒。

別看皇後是從反麵說,安定是從正麵說,這兩人的先後陳詞,真可謂是一套讓人招架不住的組合拳。

李治喃喃:“……你一個還沒打過敗仗的在這裏說什麽,誰沒打過敗仗,真是一點說服力都沒有。”

“阿耶,我是跟您說認真的!”李清月急道,“但凡今日的情況沒那麽要命,我便真隻當自己是回來送農肥的好了,既免於和您發生爭執,還免得本能順利拿到手的那額外千戶食邑被您給收回去。”

她是吃飽了撐的沒事乾嗎!

李治抬眼就看到,這張與他和媚娘都有些相似的臉上,寫滿了藏不住的憂慮,和一種大概算是年輕人特有的烈性。

一時之間,他那此前便已被皇後的疾言厲色所擰過來的思緒,仿佛在這一刻又遭到了一記撞擊,意圖讓他回到正軌上。

但要讓他直接承認自己之前的決策失誤,又總有些在麵子上抹不開的地方。

“可此次調兵動員前後合計十四天,發動的兵力隻夠先行開赴西域,將西州與庭州奪回。就算真要發兵支援吐穀渾,也得重新遴選將領,調集兵力。再說了,大多數士卒也不適應在河湟以西的地方作戰,總得給我一點時間才能……”

才能將其安排妥當。

尤其是在將領的選拔上,更需要慎之又慎。可別支援吐穀渾不成,反而在祿東讚的麵前打了敗仗,將大唐的臉麵都給丟出去了。

然而還沒等他將話說完,李清月就已經出聲打斷了他的話。“您說的這些都並不是問題。”

“西域那邊根本不需要那麽多將領同時出動。去年的戰績在前,此刻位處蒙池都護府的兩位阿史那將軍和獨孤老將軍絕不會坐以待斃。那麽有邢國公與郕國公出動策應,一個代表大唐,一個平定回紇,就已經足夠了!”

這次的發兵速度不慢,不至於讓局勢變動到無可挽回的地步,需要的將領真的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多。

李治:“那你的意思是?”

李清月答道:“薛將軍騎術精湛,箭術超群,東征高麗、西定天山無有不可,更為阿耶坐鎮北營多年,堪稱忠臣良將,如今又正需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不如分往吐穀渾戰事之中。”

“此外,我也請求隨軍出戰!”

李治臉色驟變,連忙抬手阻止道:“等等,你出什麽戰,也不看看你才幾歲!”

遼東的百濟與高麗雖然都是山城戍防,但整體來說還得算是個一馬平川之地。對一個年紀不大的孩子來說,也不能算是負累太重。

加上彼時還有個劉仁軌在旁策應,李治姑且能對她的安全放心一些。

但吐蕃和吐穀渾那地方是個什麽情況,曾經為弘化公主、文成公主送嫁的宗室親王都曾經跟他說起過。

要是皇後之前就說什麽請求讓阿菟領兵作戰,幫助大唐平定吐蕃之亂,李治當場就能借機找回說話的主動權,將其給駁斥回去。

結果這話還是來了。

——來在他已有打算讓大軍出擊吐蕃的時候。

讓他真是罵也不是,同意也不是。

“我幾歲又不影響結果,”李清月混不在乎這阻攔,據理力爭道:“我看得清楚吐蕃的潛在危害,也比其他將領有這個來向阿耶請戰的勇氣,此為其一。”

李治很想說,那是因為其他將領還不知道吐穀渾吐蕃那邊的情況。

但想想又覺得,這話像是在打他自己的臉,乾脆先將話給吞咽了回去。

他這一猶豫,便給了李清月以繼續說下去的機會:“我有過作戰取勝的經驗,並不是貿然來跟阿耶請戰。何況,自前年年末的高麗滅國之戰後,我也未曾停下繼續學習兵法的腳步。”

她很清楚,自己當時的成功裏有多少是下屬配合的結果,有多少是敵人對她小覷的下場,又有多少是因為,蘇定方彼時已成功將淵蓋蘇文拖延在了蛇水之畔。

所以當她身在遼東之時,李謹行和劉仁軌就是她獲取兵法知識的來源,龐飛鳶和黑齒常之的作戰彙報就是她的經驗補充。

當她在長安之時,太宗皇帝與李靖等人留下的兵書就是她的課外讀物,而蘇定方、李勣等人就是她的采訪對象。

這是一個何其驚人的教育環境。

比起兩年之前剛剛前往青州那時候,李清月敢很篤定地說,她又長進了太多。

隻是很可惜,還沒有一場真正的戰鬥,來讓她證明自己的這份進步。

“阿耶,我也不是直接來見您的,這還擊吐蕃的一戰從何處展開,我已有了幾分想法。”

見李治有些慢半拍地點了點頭,示意她接著說下去,李清月當即疾步上前,指向了他麵前輿圖的其中一個方向。

李治凝眸看去,就見她指向的位置,乃是川蜀劍南道北部。

蜀地?

李清月振振有詞:“我不要阿耶從關中、關內道調兵,隻要阿耶給我一道敕令,讓我能在劍南道的益州大都督府征兵。”

想到今年途經洛陽之時孫思邈跟她提及的羌人歸附益州之事,李清月出口的話中越發有了底氣。

她的目光也越發銳利逼人,仿佛真已自李治這裏得到了出兵的許可,有了一份將帥籌謀的表現。

“貞觀十二年,吐蕃擊敗黨項,隨後入侵劍南道鬆州,與唐軍會戰於甘鬆嶺。如今,吐蕃再度聯絡黨項北擊吐穀渾,我大唐為何不能效仿對方,自劍南道發兵,給吐蕃一個驚喜。”

隻是這一次,何處交戰、何時交戰,都必須掌握在他們自己的手中。

李清月指尖點了點地圖:“阿耶若是準允,我即刻前往蜀中備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