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2 / 2)







若是她沒記錯的話,地方官學都是由各個州縣的長官管理的,再經由春官統一把控,和她現在負責的神都月報並沒有關係。

可聽阿姊的意思,這其中居然還有她能做的事?

武清月答道:“你要在月報之中先透露出一個消息。”

她解釋道,這等關乎社稷延續的大事,自然是早在班師慶典之後,她就已隨同西藏那頭的局勢一並,彙報到了母親的麵前。

聖神皇帝召集了鳳閣內史和其屬官議政,就此事已有了一番商討。

招生人數不足的問題倒是容易解決。

先讓官學之中多出幾個平步青雲的例子,是一方麵。

另一方麵,在官學之中增設數個勤工儉學的崗位,用於招攬一部分家境貧寒的學子。

此外,在官學之中考核優良的,可為家中酌情免除一部分商稅農稅,以招攬商戶子前來就讀。

再便是對官學的師資力量做出更新,讓就讀於其中的學子深受裨益。

至於如何更新……倒確實是個問題。

若是光靠著朝廷在此事上提高薪酬支出,不僅對國庫的壓力不小,也隻是個治標不治本的辦法。

太平好奇發問:“那最後如何了?”

她隻恨自己年紀尚小,無法參與到這樣的議事之中,沒法親眼看到,這出對學館的變更是如何商討得出結果的。

她自己在太學中就讀,不缺良師益友,可正如阿姊所說,天下更多人沒有她這樣的條件。

她們又該如何得到充裕的師資呢?

“我提出了個建議,要在接下來嘗試推行。”武清月答道。

見太平的求知欲已就差沒直接寫在臉上,她便直接說了下去,“你應當知道,每年參與銓選的官員,包括那些流外官,能夠達到一萬多人。前朝就意圖對這部分人做出精簡,防止官員冗雜,帶來財政負累。現在,倒不如給他們找個好去處。”

“這些通過科舉的官員,或者是以諸多途經成為流外官的官員,其實並不全然適配於三省六部和地方崗位。有些人會寫會說,但並不一定會做……”

將政令落到實處,是需要與人打交道,與輿情打交道的。但很可惜,並不是人人都有這樣的本事。

太平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她雖不全然明白阿姊所說的不適配,但在前朝那幾位太子身上,從某種意義上也能套用一下的。

武長儀自覺自己在舉例子上很有本事,當即順著阿姊的話點了點頭,又問:“然後呢?”

“然後啊……”武清月答道,“然後要給這些人找個好去處。”

武周勢必要跟前朝做出區分。

前朝出於種種原因,這個官員精簡的工作動輒遭到阻力,但在改朝換代一年有餘後,武周卻能做這件事。

當然了,先一步被清理出去的,必須是那些在當地戶籍登記上犯了大錯,或者是屍位素餐之人。

而後,便是一部分人的轉崗了。

“阿姊的意思是,讓他們去地方官學任教?”太平奇道,“可他們會願意嗎?”

就算是流外官的“雜色”,那也有實打實的權柄掌握在手中。不像是地方官學,升遷的路子一看就已經到頭了。

但她這個問題剛剛問出,就已聽到了武清月毫不猶豫的答案:“他們為何不願意呢?”

“一來,朝廷並未將他們直接辭官不用,而是依然給出相應的俸祿,隻是需要他們換一個地方任職罷了。”

生計上,起碼是能繼續維持下去的。

“二來,製舉並不限製地方官學的老師和學生一起參與考核,也就意味著他們還有機會離開這個崗位。”

當流外官不是長久之計,需要投身銓選,尋求成為正式官員的門路。做官學的老師也能有這個跳出去的法子。

這麽一看,去官學辦事也不算苛待於他們。

而在官學之中,他們需要考慮的隻是將自己的學識教授給學生而已,不像是在胥吏的位置上,還需要考慮更多麻煩的東西,反而是前者更有優勢了。

“三來,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武清月頓了頓,意味深長地說道,“地方官學在往後不由春官總管,而是交給天官。”

天官吏部!

“武周的政令辨析,時勢要務,都需要讓官學之中的學子及時掌握,這樣一來,到了她們學成之時,才能真正成為我大周的棟梁之才。而天官所出的文書,會先交給在官學任職授課的老師。”

“太平,你知道這是什麽意思嗎?”

武長儀愣住了片刻,又忽然目光一亮,應道:“我知道了!官學的老師既是在教學生,又是在換一種方式進學備考。倘若他們想要參與考核,會比之前在胥吏的位置上更有優勢。”

這些時政消息潛移默化的灌輸,大約讓他們跳出先前的位置,去更為清晰地看到武周官員的變革跡象,讓他們看到自己先前辦事的不力之處,還能……

讓他們將官學辦得更為昌盛。

官學招募老師的俸祿沒有額外支出,但一夜之間,天南海北的官學都要多出不少可用的老師了。

這其中有多少大儒名家,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先讓更多的人走進學堂。

走進學堂,就有無限的機會了。

太平心中熱血沸騰。

她已知道,阿姊需要她在月報上寫些什麽了!

從胥吏到官學講師,還需要有更多的輿論再推動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