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陳家(2 / 2)







兼之多年過去,齊懷遠確實被陳家教養得很好,不僅相貌堂堂,內有學識,也尊老重親,對家中長輩從無怨色。反觀齊思遠在齊家被養的驕縱異常,每日隻知喝酒尋樂。

如今齊家對陳舉人隻有感激的,外人也常稱頌陳舉人以德報怨,竟為齊家養了這樣好一位後生讓齊家後繼有人。

陳舉人現在還在的子女就隻剩大兒子和小女兒,好在孫子輩還算豐茂。陳家老大陳中育有三子,大女兒也好歹留了個獨苗苗,幺女又添新丁,現下有兩子一女。

這幾個孩子從小就玩在一起,感情自是比別家的表親更親密一些。這是陳舉人和陳夫人最引以為傲的一點。

人上了年紀,家庭和睦,子孫友愛上進才是首位。陳舉人夫妻這些年倒是愈發溺愛孫子輩了。

這孫明琴作為孫輩的唯一一個女孩兒更是捧在掌心裏。

兩老早就為孫明琴相好了幾家才俊,家裏幾個男孩子更是隨著孫明琴選。隻是孫明琴到底是個現代人,陳氏露出這個意思的時候就馬上否了。說自己隻把他們當做親哥哥。

陳家在縣城的宅子是陳舉人中舉後才置的,分為前院和後院。前院是家裏男丁讀書的地方,家裏的小子都住在前院的東跨院裏。後院是家裏女眷活動的地方,陳夫人住在最裏麵一進。陳家的車夫隻把陳氏母子送到正門,門口早有丫頭婆子等著了。陳氏一行下了車便有婆子上前提了行李,垂頭隨侍著往裏頭走。

一行才到了後院的垂花門,又有一穿紅著綠的丫頭迎上來。

“太太才念著讓我出來看看呢,說姑奶奶怎麽還沒到,可巧就碰著了。”這丫頭說著就來扶陳氏。

陳氏笑著拍拍這丫頭的手:“玉樹丫頭越發出眾了。”

“姑奶奶快別笑話我了,都是太太慈善,玉樹才能過上這樣好的日子。”

玉樹是陳夫人跟前最得臉的丫鬟,平日裏都離不得的。陳家沒有在家的姑娘,玉樹在這家裏也算個副小姐了。

孫明琴沒什麽太強的階級意識,跟陳夫人跟前的三個大丫鬟關係都處得不錯。在孫明琴眼裏,玉樹類似於《紅樓夢》裏賈母身邊的鴛鴦,心思極細,人也靈巧,還沒什麽花花心思,隻一門心思伺候陳夫人,所以特別得陳夫人看重;煙蘿平日裏不愛出風頭,隻悶頭做事,主管著陳夫人的衣裳鞋襪,一手刺繡的功夫是極巧的;還有位瓊枝,三人中最會說笑,也是樣貌最出色的一位,每次孫明琴來了都是由瓊枝伺候的。

穿過垂花門,便是一段一二十步的抄手遊廊。遊廊旁便是陳家的小花園,雖比不上縣城裏積年的大戶,也有一二可看的珍貴草木、假山流水。遊廊儘頭便是陳夫人居住的一排正房。

剛進正屋,就聽到屋裏說笑湊趣的聲音,陳家女眷不多,伺候的丫鬟婆子也有幾位,現下在旁邊湊趣的就有瓊枝、煙蘿並幾個婆子。

孫明琴一進屋就被陳夫人喚到了跟前,摟在懷裏愛得不行:“我的寶,外祖母想你得不行,你也不知主動來看看我這把老骨頭,每次都要三催四請地才肯來。”

孫明琴順從地膩在陳夫人的懷裏,隻說也想外祖母了。

旁邊伺候的婆子丫鬟忙拿話逗樂子,將陳夫人哄地樂得見不著眼了。

陳夫人拉著孫明琴說笑了一陣,便遣瓊枝領著孫明琴去安置了。又揮退了下人,隻留了陳氏一個人說話。

陳氏知母親有重要的話要與她說,也順著挨坐在母親旁邊的凳子上。

“這次喚你來是要與你通個氣,你大哥前日送信回來,直言府學的教習說他文章火候已到,這科已是十拿九穩。你父親也準備於下科的春闈下場。”陳夫人雖因著大女兒的緣故,也同意當時陳舉人將陳氏下嫁給孫昌家。但到底心裏心氣不順。時人講究“男娶低女嫁高”,陳氏下嫁孫昌家確實是委屈了的。陳夫人說話時常常會帶出來一些,“原想著他好歹是個讀書人,你陪嫁的宅子也夠你一家子住,他來縣裏不管去縣學謀個什麽缺兒,或是就安心在家讀書,咱們家也不是供養不起。偏他牛鼻子脾氣,非要回鄉裏開個什麽蒙童班,掙那幾個子兒。還讓我如花似玉的女兒天天和他那一家子泥腿子過活,也不知你是如何過慣了的!”

“娘,相公對我很好。在孫家女兒並沒有受什麽委屈。”陳氏溫柔和順慣了,也不是那樣嫌貧愛富的人,對嫁與孫昌家並無什麽不滿。且孫昌家從不與陳氏爭執紅臉,更不會讓陳氏為了自己委曲求全。陳氏才嫁進孫家時家裏隻有她一個兒媳,大李氏雖不是故意磋磨兒媳的婆婆,卻也會分派活計給陳氏做。陳氏是家中幺女,等她能乾活時父親已中了舉人,家裏多的是下人乾活。孫昌家心疼陳氏在家裏都沒做過事,便自己每日早起喂雞喂豬打掃圈舍,午後歸家侍弄了菜園子再挑水砍柴,直到趙氏進門,多了人分擔,大李氏又厭惡趙氏得緊,便把家裏的活計都分派給了趙氏。侍弄菜園子的事卻是等孫昌家中了秀才又恰逢小李氏進門才交出去的。

一個人要裝一天兩天自然容易,可孫昌家為著陳氏做了好些年的家事也沒有半分怨言。甚至不知和大李氏說了什麽,大李氏也從未因此事為難陳氏。

要知道這時候的讀書人最信奉“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的,別說是做家事,甚至很多讀書人都不會自己謀生,隻管閉耳讀書,家中生計由老子娘和妻子來操心。

陳夫人也算看著孫昌家長大的,對他的品性也很滿意,但孫昌家隻顧開蒙童班,不想著何日下場,這才是陳舉人夫妻著急的事情:“你就幫著他說話!我知你們夫妻感情好,隻一樣,他家也不是那種貧到沒飯吃的人家,萬不可隻為了經濟,便把讀書放下了。你父親常說,他的學生裏就屬這個女婿的文章最有靈性。你得多督促他讀書上進,早日下場才是正理。”

陳氏答道:“夫君每日都在刻苦讀書,他也與我說過,就這一兩科便開始下場。之前家裏因著他讀書應試已是花費不少,家裏又添丁加人,他再一味讀書怕是要賣地了。他又有兩個弟弟一屋子侄子侄女,如何能賣祖業供他讀書?好在這幾年又攢了些銀子,家裏幾個小子又由他親自教育啟蒙,天資都還不錯,也不愁家裏後繼無人。”

陳夫人聽著難免歎了一口氣,說不出是心酸還是欣慰:“這小子算是沒看錯他,當日你父親就說他有擔當。他是家中長子,又是農家子,自然比別人艱難些。等他中了桂榜,你也算熬出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