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黴豆腐(1 / 2)







春日來的第一抹顏色就是柳樹上新發的綠芽,益陽城外的柳樹都長出了新的綠葉,陳夫人每日閒在家中無事,最操心的還是遠在京城的陳舉人和陳中。

“也不知他們去京城還習不習慣。”陳夫人躺坐在主位上,玉樹站在一旁用美人拳給她捶背。

陳大奶奶坐在下首回道:“前幾日不是還有書信回來,說是一切都好呢。”

“那便好,現下春日化了凍,更好過一些。”陳夫人點點頭道。

北方的冬日確實比南方要冷得多,陳舉人和陳中幾個也是第一次去北方,準備不足,沒有在最冷的時候之前備好足夠的碳和柴火。

後來凍得不行,花了多一倍的銀子去采購這些。幸好陳家上京來銀錢備得充足,花些銀子也算不上什麽。

陳家上京的四人分工明確,陳舉人和陳中就日日讀書,指望著春闈能上榜。陳博和陳省每日去看宅子,爭取早日找到合心意的宅子,一家人也能搬進去住著。現下租的院子,到底沒有自家住著那麽舒坦。

“若是明琴在,定然能鼓搗出不少新玩意兒來”陳省道。

京城的冬天賣冰糖葫蘆的小販不少,但樣式單一,而且做的也不夠精致。比起之前孫明琴給他們弄出來的那種冰糖葫蘆差了十萬八千裏。

“明琴之前弄的那種冰糖葫蘆若是拿到京城來賣,怕是能賺不少銀子。”陳博瞧著街邊舉著一串紅彤彤的冰糖葫蘆,笑得眼睛都不見的小孩子,忍不住想這小孩子要是能吃到孫明琴做的那種冰糖葫蘆,他都不敢想,這小孩子能有多開朗。

“其實明琴上次讓廚娘做的時候我也聽見了,反正這兒也沒人認識咱,咱們不如在這邊弄來賣賣?”陳省提議道,若是上次幫著做冰糖葫蘆那位廚娘也帶著上京了,更是不用費什麽事了。

陳博瞪了他一眼,還是讀書人呢,成日就想著這些不著調的。京城裏的人雖然不認識他們,但讓陳舉人和陳中知道了也是不得了。

讀書人自降身份去當個小販,這事怎麽想怎麽不靠譜。

“你別一天淨想這些沒用的了,一串冰糖葫蘆才幾個銅板?你掙的那幾個銅板都不夠看,還不如回去多讀幾本書來的有用。現下咱們最重要的是找宅子,這事兒搞定了,你再乾別的我也不管你,隻看爺爺和爹錘不錘你的皮就是了。”陳博道。

陳省原也想著去信給孫明琴問問此事可不可行,可一想到這書信來回至少得一個半月,怕是等收到回信,山楂都已經下市了。

他這才放下了這個想頭,繼續跟在陳博身後瞎忙活了。

好在兩人勤奮,運氣也不錯,在陳舉人和陳中春闈前終於在寸土寸金的京城尋著了一處不錯的宅子。兩進的院子,前院有一處水井,後院種著一棵柿子樹。此時柿子還孤零零地掛在樹上呢。

這宅子的主人原本是一家商戶,因著子孫不爭氣,家中產業經營不善,實在在京城裏活不下去了,這才起了意要將京城的產業都賣了,重新回鄉置產生活。

這樣一個宅子,在益陽城頂多也就一兩百銀子就夠了,在京城卻要一千兩銀子,還是急售,得馬上交錢辦地契那種。

陳博心思縝密些,悄悄問過了左鄰右舍,見大家說辭一致,這宅子確實沒什麽問題。才請陳舉人和陳中一起來瞧這間宅子,若是大家都滿意,下午就可以交錢辦地契房契了。

京城的格局和益陽城差不多,都是東西南北四條大街,其餘都是與這四條大街或平行或相交的小街小巷。

這宅子就在南大街靠近城門的一條小巷子叉進去,不過走十幾步的距離。這條小巷走通就連著東大街延伸出來的橫街,交通也算便利的。

更何況這宅子還有水井,住家十分方便。

陳舉人和陳中看了都覺得不錯,當即就拍板定了下來。陳家人也沒狠講價,一千兩也是個整數,二來確實已經是很不錯的價格,與人打交道沒必要將人逼迫得太緊,要是兩方都能得益,才算是皆大歡喜的結局。陳舉人和陳中商量了一下,都覺著這價格合理,就著陳博和陳省跟著牙子和賣家一起去衙門辦房契和地契了。

陳家來時銀錢準備得充足,就是為了在京城也置上一份產業。此時也算一件大事落了地,陳中都忍不住感慨道:“倒沒想到竟找著了這樣一處合意的宅子,還都挺順利的。”他未儘之語是若是一直這樣順利,怕是春闈也能得到一個不錯的結果。

陳舉人年紀大些,對這種事也有感觸,若是一件事順利,就會帶著事事順利。尤其是在春闈前買了這樣一處宅子,怕也是一種好的預兆。

“這院子本就收拾得乾淨,咱們也不用再專門修葺,讓人仔仔細細地打掃一遍,就能入住了。”陳舉人跟陳博和陳省安排道。

此次到京城,陳舉人和陳中有意磨練陳博和陳省兩個,他們有事隻管與陳博和陳省兩個人說了,交由他們去辦,就再也不管。

沒想到這樣還真把這兩人磨練出來了。往常在益陽城時,兩人也是萬事不管的公子哥,十幾歲的人了,與人情世故上還欠缺得很。

這次出來,這才幾個月,不僅待人接物更妥帖了,說話做事也能想得更多更深了,不說麵麵俱到,但確實是進步神速。

之後陳舉人和陳中因著心中更有自信了,讀書竟然也覺得如有神助一般。

很快到了春闈那日,春闈就是會試,由禮部主持,共考三場,每場考三日,每場考完能回家睡一晚上,第二次一早再入場。

這時幾人已經在新買的宅子裏住下了,除了從家裏帶來的小廝和家丁,還專門請了個蜀地的廚娘,就指望著能吃上家鄉的口味。

雖然陳家人並不十分嗜辣,但真的幾個月都是吃些沒有加花椒辣椒的菜,總覺得缺了點什麽東西。

比起陳舉人幾個在京城整日吃些隻有鹽味的菜,孫明琴一家子吃的可就滋味豐富多了。

經過大李氏的照料,孫昌河已經可以自己站起來了,雖然仍舊不能乾活,但自己的吃喝拉撒是可以自己管好自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