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三裡聞臭,萬國傳名
鏡世台當初公布薑望有通魔之罪時。
絕大部分齊人當然是義憤填膺。
他們的國之天驕剛從汙名中掙脫出來,洗刷了賣國嫌疑,轉身就被扣上通魔的帽子……實在是太委屈了!
景國打壓齊國天驕之心,簡直昭然若揭。
很多人甚至覺得,早先加在薑望身上的賣國嫌疑,也是景國方麵推動的輿論,為的就是把薑望這黃河魁首逼出齊國。
何以天下罪他因為我之英雄,是敵之寇仇!
但也有一些理智的齊人,很有些冷靜的看法。如曾寫下雄文《功過論》,險些把薑望聲名釘死的名儒爾奉明,就曾公開宣言——
景雖強權已久,但於人族大義無所失。萬古以來,誅魔除妖,豐勳累累。重玄遵亦是國之天驕,觀河台上唯鬥昭可敵,五府同耀,光照一時,天資不輸薑青羊!通魔之名何以無染持身正也!是謂泥沙俱下,長河猶清;糞腐堆漚,三裡聞臭!自古以來,誅魔共約,未聞無罪而罪者。地獄無門,無涉乎平等國,無涉乎魔族,無涉乎三過糞坑不染臭,古今未聞也!
還舉出了一些景國曆史上刑殺本國通魔天驕的事例,證明景國在通魔一事上的公正,向來是對事不對人。
再舉出曆史上如秦國修士通魔,牧國修士通魔,也都有被擒拿到玉京山公審後刑決的例子,不曾聽說過秦國、牧國抗議不公。
那些都是真真切切的通魔事件。
景國主導誅魔盟約,已是延續了很多年的古老傳統。他們不會,也沒有必要為一個薑望壞規矩。
薑望再天才,還能有世上最年輕的真人李一天才
爾奉明勸國人不要自欺欺人,區區一個內府境的天驕,往後未必能成氣候。有什麼值得景國這樣一個當世最強國針對的
還說什麼希望薑青羊不要逃避,不要妄圖以輿論護身,應該好生麵對問題。
一時鬼迷心竅,或許還有還轉餘地。一世執迷不改,才是自絕於天下。
又說齊人首先是人,他爾奉明忠齊君愛齊國,但首先是一個人,要站在人族的立場上。通魔是動搖人族根本的問題,是大是大非的問題,他很感謝薑望為齊國贏得的榮譽,可不會因此忽略通魔這樣的原則問題。
還是那句話,功過不能相抵。
一時之間。
什麼蒼蠅不叮無縫的蛋,跟這麼多臟事情攪在一起,薑望難道自己真的沒有問題嗎
什麼他要真的清白,就不會逃跑了。去玉京山公審,天下見證他的清白,難道不好嗎
什麼仗著齊國的培養,獲得一點微薄功勞,就想國家在任何時候都保住他。哪有這種好事魔族奸細也能保的嗎
諸如此類言論,甚囂塵上。
直到齊廷發出國書譴責景國,公開表態,又極其強硬地接連派出計昭南、師明珵、溫延玉等人去接應薑望,國內的這些言論,才暫時停止。
爾奉明也深鎖庭院,宣稱閉門讀書,倦於世事。
不少人覺得,他是對現實失望。
關於薑望的暗湧,其實從未停歇。
景國建立威信已經太久了,在很多時候,景國的宣聲便是金科玉律。
在齊國,一直都有人埋怨,像師明珵、溫延玉這樣的國之柱石,不應該為一個洗不清嫌疑的薑望奔波。如計昭南這樣的神臨天驕,在萬妖之門後建功才是正途。之後在星月原開始的戰爭,更全是薑望的責任……
直到這一天。
天下公認的頂級相師餘北鬥,親自去法家聖地三刑宮舉證。
三刑宮也公開表態,證明餘北鬥所言非虛。
景國鏡世台宣傳的所謂通魔之罪,根本從頭到尾就不應該成立。
什麼魔窟遺留氣息,什麼修為進展詭異,什麼曾經練過邪法……
全都在鎮封《滅情絕欲血魔功》一事上被顛覆了。
黃河魁首薑望,不僅沒有通魔之罪,反倒是誅魔英雄。以內府之修為,參與鎮封魔功之事,稱得上大智大勇,可歌可泣!
要知道,殺魔易,殺魔功難。其間危險處,多少神臨修士都避之不及!
就連餘北鬥這種身在當世最強真人之列的強者,也頻頻失手。
誰能說薑望不夠勇敢
這根子上的罪名洗清了,其它的問題就都不是問題。
薑望打破天府老人的記錄,鬥殺外樓人魔,成就青史第一內府,更是讓天下沸騰,叫齊人引以為傲。
這是足以在修行曆史上刻下豐碑的壯舉。
王夷吾打破通天境的曆史極限,都曾讓軍神薑夢熊讚歎不已,自謂後繼有人。
薑望如今創造的是內府境的曆史,對標的是天府老人那樣的傳奇,分量又豈是通天境的記錄可比
一時之間,舉國稱頌!
齊國國內那些踐踏蔑汙薑望的聲音,忽然就全都沉寂了。
那些信誓旦旦薑望肯定有問題的人,個個閉門裝死,好像從未開口說過話。
那些無名無姓的,悄然也就混了過去。但那些有名有姓、曾經激情引導輿論的人物,就沒有那麼容易被放過。
名儒爾奉明在東郊有一座風景極好的宅邸,院裡的荷花池,被人傾入墨汁。
滿池皆黑,池魚皆死。
岸邊有人留字:泥沙不能汙清水,墨汁可乎
其人在臨淄的院子,大門被人趁夜潑了糞。
時人經過,掩鼻遠避,笑曰——
原來這就是三裡聞臭。
爾家人氣急敗壞地去巡檢府報官,要求排查鄰裡街巷,把潑糞汙門的人找到。
巡檢府的捕頭隻回道:天下惡爾君者何其多也,擦肩接踵亦何止三裡遠巡檢府實在無力排查。
一時之間,三裡聞臭爾奉明,遍傳臨淄。
……
……
薑望成名時,成名於天下矚目的觀河台。
他聲名狼藉之時,也狼藉到天下皆知。
世人有知其者,不知其者,但這段時間都很難避開這個名字。
三刑宮向來立身以法,不曾偏向天下任何一個勢力。
規天、矩地兩座法宮少履塵世,唯獨刑人宮門徒常常周遊天下。
不同於其他學派的修士,或行俠仗義,或懲惡揚善,全憑心中正義。
刑人宮門徒不管到了哪裡,行罰論誅,都尊重當地律法。
各地律法不同,如偷盜之事,以齊律論,是十倍罰之。以秦律論,則是斬一指。
如奸淫之事,以楚律論,刑期五年以上不等。以牧律論,則是馬尾去勢,即將要害綁於馬尾,生生拖拽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