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自縊身死保名聲(2 / 2)







興安在文華殿丹墀之上,打開一封遺信,麵無表情念道:

“罪臣楊士奇頓首。”

“臣自幼失怙,以布衣身份,腆顏入翰林院充任史館編纂。”

“至先永樂帝登基,不因臣出身低微,超拔擢升臣為翰林編修,入內閣典理機務。”

“之後臣擔任東宮屬官十數年,曆次輔佐先洪熙帝監國,先洪熙帝登基之後,更被提拔為內閣首輔。”

“臣曆蒙皇恩,本該戰戰兢兢,鞠躬儘瘁,死而後已。”

“惜乎家風不正,對嫡子楊稷疏於教導。”

“其於吉安府橫虐鄉裏,侵暴殺人,並勾結地方官吏,試圖隱匿惡行。”

“此皆罪臣之過也!”

“罪臣無顏見朝堂同僚,無顏見當今聖上,無顏見二位先帝於地下。”

“罪臣於此立下遺言,楊稷殺人,當有家規國法處置。”

“次子楊檤,應儘獻家中資財與朝廷,以助朝廷出兵安南平叛,此後於泰和縣安分守己耕讀,奉養高堂。”

“罪臣楊士奇絕筆!”

興安冷淡念完,補充了一句:

“楊首輔愧於教子無方,昨晚已於家中懸梁自儘。”

朝堂之間頓時一片嘩然。

楊稷殺人,依國法償命就是。

楊士奇貴為內閣首輔,又何必懸梁自儘謝罪?

況且,死之前還要次子楊檤儘獻家產於朝廷。

腦袋聰明的朝臣,已是瞬間將其與昨天楊榮被當街石頭砸死一事聯係在一起。

楊榮泛海走私案,涉及百多名朝堂地方官吏。

楊榮和楊士奇一向相交莫逆,要說楊士奇沒參與走私案,說出去都沒幾個人肯信。

看來,還是當今聖上仁慈,給內閣首輔楊士奇留了最後一點顏麵和香火啊。

這個猜測,倒也八九不離十。

昨天北鎮撫司詔獄楊士奇已是放棄楊稷,想要引咎致仕乞歸,結果被朱瞻墡斷然拒絕。

不但以楊榮的身敗名裂死法相威脅,甚至連楊士奇的次子楊檤,都不打算放過。

無奈之下,楊士奇已知自己再無幸理。

既然下場參與權力爭鬥,失敗者自是要為自己做過的事負責。

楊士奇平素打壓起政敵來,一樣不遺餘力,手段狠辣無比。

隻是如今,輸的人是自己罷了。

當今聖上,對自己倒也沒把事情做絕。

主動投子認輸,至少還能為自己死後留下一點臉麵。

也能讓楊氏一脈,不至於絕後。

於是,楊士奇很光棍地選擇了懸梁自儘。

興安說完,朝堂間議論紛紛,朝臣們臉色不一。

有的人麵如土色,這些人就算沒參與走私案,可也都是夏原吉楊士奇楊榮一黨。

如今樹倒猢猻散,已是大禍臨頭,前程一片黯淡。

有的人幸災樂禍,這些人當初因為各種各樣原因,沒能與他們成為一黨,日常受他們打壓。

見他們倒黴,那真跟三伏天喝了一大碗冰鎮楊梅湯一樣舒爽。

有的人暗自慶幸,這些人以早就失勢的金幼孜為代表,之前與之若即若離。

如今都是偷偷擦了一把冷汗。

自己隻是丟了內閣輔臣之位,他們丟的可是性命,甚至一輩子的名聲。

不知不覺,朝臣們怪異目光紛紛聚集在夏原吉身上。

文臣集團鐵三角,如今僅剩此人!

驀然!

於謙出列:

“臣禦史於謙,彈劾夏尚書!”

【作者致歉:把夏原吉老家弄錯了,是江西饒州府德興人,不是長沙府湘陰人,哈哈,全改過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