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強攻和南軍司】(1 / 2)

北宋穿越指南 王梓鈞 8992 字 5個月前




:[]

蘭州。

楊誌手裡拿著剛收到的大元帥府和兵部令:“月底出兵,不必理會西夏議和。就按咱們之前商量的,姚將軍去打振武城(古骨龍城),俺帶兵去打和南軍司。”

姚古忍不住發問:“北邊沒有友軍配合?”

“那裡不管了!”楊誌說道。

種師道瞬間明白朱銘是啥意思:“太子這是一改舊宋征夏方略,今後打算先奪取河西走廊啊。”

北宋和西夏交戰,在最近七八十年,核心爭奪區域一直在橫山方向。

北宋占據那裡,可以依靠橫山的人力物力進攻,也能層層建立寨堡進行防禦。若失去那裡,想要攻入西夏腹地,就得跨域山區和荒漠,調集大量民夫和糧草勞師遠征。

西夏占據那裡,同樣可依靠橫山的人力物力進攻,否則就要穿越大片荒漠地帶。

而現在,朱銘破罐子破摔了!

因為西安州、懷德軍兩地,幾乎被西夏完全占領,會州北部也落入西夏之手,大宋數十年征戰成果毀於一旦。

劉延慶這些邊軍將領,勉強能夠守城,根本不可能奪回失地,而且朱銘也沒那麼多錢糧供應他們出兵。

那就不管橫山了唄,隨便給點錢糧,剩下的讓他們自己解決。相關地區的武將,全部任命為知州或知軍,軍政權力集於武將一人,實質等同於讓他們做軍閥。

這些武將做了軍閥,自然會打起精神守衛疆土,因為那是他們自己的地盤!

劉延慶、折可求、劉正彥等人,收到任命詔書大喜過望,果然絞儘腦汁防備西夏和金國。

朱銘對他們要求不高,彆被一下子打崩即可。

等平定南方之後,再跟金國穩定戰線,就能騰出手來清理軍閥了。

橫山那邊地形太複雜,朱銘不想采用大宋的戰略。

他的想法正如種師道所言,橫山先讓西夏占著,大明邊軍守城防禦。大明的主力部隊,直接往河西走廊打,路途雖然遙遠,但後勤運輸反而更方便。

一旦奪取河西走廊,西夏的人口和糧食資源都將銳減,商業收入也會被打得粉碎性骨折!

這次要奪取的和南軍司、古骨龍城,都是進入河西走廊的門戶。

特彆是和南軍司,那裡屬於西夏的南部戰區核心!

五月底,誓師出兵。

楊誌領兵兩萬二千人,順著喀羅川(莊浪河),直取西夏的和南軍司。其中,一萬八千人是四川兵,四千人是李彥仙的雜牌騎兵。剩下的四川兵和雜牌步兵,留在蘭州駐防,隨時支援蘭州各寨堡。

姚古統兵四萬五千人,從西寧出發,順著浩門河攻打古骨龍城。

姚古的四萬五千人,是把輔兵民夫也算上,真正有戰鬥力的還不足一萬。

楊誌的兩萬四千人,卻都是能打仗的!

楊誌帶的民夫不多,因為攻擊目標實在太近了。和南軍司與蘭州城的直線距離,還不足一百二十裡,實際距離不到一百六十裡,且全程都能順著河穀行軍。

……

卓囉和南監軍司(永登縣紅城鎮)。

好巧不巧,西夏國相李遇昌在此。

這廝去年也想撈取戰功和威望,統領西夏的西部軍團和南部軍團,出兵攻占會州北部和西安州全境。

李乾順倚仗的遼將蕭合達,同樣參與了入侵行動,統領西夏的東部軍團,去打折可求等人的地盤。

建寧寨守將楊震,即被蕭合達所殺。

楊震之子楊沂中,現在天天鬨騰,慫恿折可求出兵給他爹報仇。

李遇昌幾乎把河西走廊的兵抽空了,由於沙漠和山區相隔,非但無法繼續進攻,甚至都不能長期供應大軍糧草。

因此他一邊讓西部軍團撤回原籍,一邊試圖跟大明新朝議和。

第一封議和信件,就是李遇昌和李察哥妥協的產物。即歸還一部分所占領土,西夏掌握部分橫山地區,其他地方整體往前推一些,換取大明承認西夏的新邊界。

誰知幾個月過去,大明依舊沒有回複。

而且根據商人傳來的消息,大明在蘭州、西寧屯有重兵,還發現不斷往蘭州運送糧草。

李遇昌和李察哥立即警醒,李察哥留在興慶府看住皇帝,李遇昌跑來和南軍司召集西部、南部軍團。

西夏的西部軍團,即右廂甘州路三萬兵馬,分駐於甘州和瓜州。南部軍團,駐紮在韋州、西壽、卓囉,約有五萬人。

若是召集完成,總兵力將達到八萬!

當然,這八萬兵不能全守在和南軍司,還得分出一些去守古骨龍城。

“漢兵真的出發了?”李遇昌問道。

一個漢人打扮的商賈,跪在地上說:“來了好多兵馬,數也數不清,怕是有三四萬人,草民嚇得連夜趕來給國相報信!”

李遇昌點頭讚許:“很好,你去領賞吧。”

李遇昌心中並不擔憂,和南軍司本就有上萬兵力,他又陸續召集了近萬人,如今手裡頭的兵力突破兩萬。

三四萬漢兵來了又如何?

不說出城野戰,就算堅守城池,也夠那些漢軍喝一壺的。

李遇昌派出輕騎打探,僅過了兩個時辰,就有邊界哨所兵回來報告:“前方兩哨所,已被漢軍拔了!”

“怎沒得恁快?”李遇昌驚問。

哨所兵說道:“漢軍有一種霹靂炮,可投射鐵彈,哨所的寨牆不堅固,被擊中兩三次就塌了。”

李遇昌無法想象那是什麼炮,隻當是威力較大的投石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