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武行(1 / 2)







武行,在香江從事這一行當的群體,被稱為龍虎武師,他們也是是香江電影行業中一個非常特彆的存在,70、80年代,以及90年代初,動作片、功夫片盛行之時,需要大量的武師在片中出演小角色來襯托大明星的風采,大量的寒門子弟投身武師行當,替身、特技、龍套,雖然辛苦,所得也頗為可觀。</P>

他們當中有些人後來成了著名的武術指導和大明星,例如洪錦寶,程龍,他們入行都是從龍虎武師做起,一步步熬成了國際巨星,但能熬出頭的畢竟隻是少數,大多數人一輩子都在默默無聞地為電影付出著。</P>

熟悉香江電影的都知道,在香江電影曆史上,武俠、功夫片一直是最重要的一支。說白了,這種題材類型的電影,在當時最好賣,隻要武打設計精彩,甚至都沒有人關心劇情是什麼,過癮就ok。</P>

功夫片大行其道,對武行的需求量自然也是與日俱增,這些被冠以龍虎武師稱號的特殊群體常以明星的替身身份出現,有時甚至男扮女裝,吊在半空飛簷走壁,做出令人望而生畏的回旋踢,有時變成打手甲或者劫匪乙,從高處跳下,或遭到重擊後飛出、落地,將桌椅砸爛。</P>

那個年底是香江電影的黃金季節,同樣也是武行的黃金年代,大量的武行班底孕育而生,劉家良的劉家班、於占元的元家班,在當時堪稱香江影壇地位不可撼動的武術指導團隊。</P>

再後來元家班的大師兄洪錦寶聚攏了一批專業人士成立洪家班,袁氏兄弟的袁家班也是一時風頭無量,90年代,更是進入好萊塢一展身手。</P>

風光是風光,但是對武行來說,摔摔打打簡直是家常便飯,受傷、失禁、肌肉萎縮、甚至是死亡,都是這個工種所必須承受的風險和代價。</P>

行內還曾流傳著一種說法:醫院裡,永遠有七張床位是為做龍虎武師的人留著的。</P>

可見做這個行當的風險之高。</P>

甚至據說早年的功夫電影片場是不讓戴護具的,那時候拍一個從高處往下摔的鏡頭,十個武行就都排在那裡當做後備,第一個人摔壞了,第二個、第三個就得接著上,救護車在旁邊等著,摔壞了直接送去醫院。</P>

究其原因,大概與當時武行內的江湖氣質有關,如果帶護墊,用紙皮箱做保護,甚至會招來同行的嘲笑:哎呀,你是哪門哪派的,怎麼那麼沒用。</P>

所以,為了麵子,大家都隻能硬著頭皮真摔真打。</P>

即便像洪錦寶這種頂級動作明星,時不時也會裸著上陣。</P>

易青前世曾看過洪錦寶的一次專訪,他介紹說,有一次,一個武行站在高處遲遲不敢往下跳,他就在下麵大喊:“你跳不跳?”</P>

武行還是不敢,洪錦寶於是親自做了這個動作,一躍跳下坐到地上,當場失禁。</P>

也正是因為這種原因,許多武行的職業生涯迅速斷送。</P>

直至後期,隨著動作難度的加大,動作戲對武行們的要求越來越高,武行們才漸漸有了多加保護,避免受傷的意識。</P>

比如拍攝高空墜地的戲,所謂的地板實際上加了一層“榻榻米”,或者下麵墊了海綿、紙殼的地板,讓武行不至於實打實的跌在地麵上。</P>

一個稱職的武行需要具備哪些能力?</P>

簡單來說八個字:技、器、拳、車、威、火、替、雜。</P>

指的是武行要包攬特技,武器、功夫設計,要會飛車,吊威亞,槍械、爆破等高難度動作,還要能當替身,也能乾雜活。</P>

即便到了後來的電影特效時代,武行依然要掌握這些技能,所以,即使再小心謹慎,武行們仍然麵臨著各類危險,意外傷亡事件仍時有發生。</P>

前世,吳雨森的《赤壁》劇組就曾釀成一死七傷的慘劇,內地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劇組也炸死過一名煙火師。</P>

還曾有一個行內人士說過在尼泊爾山區拍戲的經曆,有個武行不慎從駱駝上摔下來,腿部露出一片白花花的骨頭,但由於往返交通工具隻有一周一趟,受傷的武行整整一個禮拜都隻能用白酒和當地野生的大麻葉敷在傷口上支撐,暈過去再醒來,完全是靠意誌硬撐下來。</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