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武行(2 / 2)







說起來,做武行就跟運動員一樣,吃青春飯,能摔能打的年數畢竟有限,而且長年累月的傷病造成的後遺症,也為他們退休以後的人生埋下了隱患。</P>

很多武行十幾歲就出來了,但是沒有想到長遠,等到五十幾歲,甚至三十幾歲就摔不動了,有些人想要去開出租車,可是腰椎摔壞了,坐三個小時就坐不住了,再加上很多武行沒有念過什麼書,也沒有存錢的概念,拿了日薪,要麼吃喝一頓,要麼小賭一下,錢就花掉了,往往就這樣過了一輩子。</P>

可就是這樣的日子,香江的武行也沒能過的長遠,但隨著90年代中後期,香江電影市場日漸萎靡,東南亞、寶島等外埠市場的喪失,再加上許克等電影人引領的新式武俠浪潮興起,也宣告著香江電影,以及香江武行的輝煌時期落幕。</P>

彼時,香江本地影片的開機率大幅縮減,武行們無戲可拍,一部分轉戰東南亞,少數人遊走於好萊塢,而大部分選擇北上求發展,隨之應運而生的,則是因拍攝需求對武行人員需求的增加,內地武行也開始嶄露頭角,與香江武行逐漸形成抗爭之勢。</P>

易青這次拍攝《絕代雙驕》,之所以電影要袁家班來負責武術設計,其實也是抱著私心,內地的影視行業要發展,目前這個階段,最好的學習對象就是香江。</P>

同時,易青未來肯定是要出來單乾的,如果到時候再去培養武行班底的話,時間上肯定來不及,所以,這次邀請袁家班北上,事實上就是把香江武行北上的時間給提前了。</P>

讓袁家班負責《絕代雙驕》的武打設計的同時,易青還計劃著,讓袁家班幫著他培養出一批內地的武行人才。</P>

前世,內地的功夫片在興起之後,由於沒有專業的武術指導,那些製作出來的電影在視覺體驗上與香江功夫片相去甚遠。</P>

當時內地的武行和武術指導大都具備一定的武術底子,但幾乎沒人知道如何將其運用到拍片當中。</P>

說白了,那時候根本就沒有武指的概念,都是武術教練,拍攝的時候也基本上就是把日常訓練的那套直接放上去,或者隨便編點動作。那時候也沒有什麼替身,就基本都是演員自己比劃,可演員也不可能人人都有武術功底,所以拍出來的效果非常差,跟唱大戲一樣。</P>

所以,相比於經驗匱乏的內地武行,當時香江武行在國內仍處於上遊地位,尤其當國內很多人連威亞都還弄不清楚的時候,武術指導這塊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基本都是香江的人來控製。</P>

易青不是想搶占香江武行的市場,而是想著提前把內地的武行人才培養出來,至少可以在不遠的將來,和香江武行形成良性競爭。</P>

避免因為經驗,能力的缺陷,讓內地影視市場武打設計這一領域,長期被香江的武行把持。</P>

降低一些成本,難道不好嗎?</P>

聽到亞視這次帶隊的無責任說袁家班已經到了,易青立刻對李承儒說道:“武校那邊,咱們選出來的人,也趕緊帶過來吧,到時候,在劇組裡,就掛個場工的名。”</P>

沒錯,易青就是要偷師。</P>

他對香江武行的了解,其實也僅限於媒體上的一些報道,不過卻也不難分析出,這些人的身上,的確帶著點兒江湖氣。</P>

敝帚自珍,估計是免不了的,畢竟,誰也不願把自己吃飯的本事教給彆人,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這種事隨便哪個行當都會出現。</P>

所以,易青要做的就是偷師,偷偷的學,掛著場工的名,平時看看人家是怎麼乾的,本身都有武術功底,等一年拍攝下來,就算不能學個全套,大概也能八九不離十了,為此他還特意從什刹海武校招了一大批人,這些都是他為將來準備的武指班底。</P>

說起來招這些人,還挺是個不容易,因為什刹海武校的武術隊隸屬於體育總局,隨便拎出來一個都是國家二三級的武術運動員,還有不少武英級的。</P>

那些小年輕一個個的都夢想著參加全國比賽,誰願意脫離體質,去給私人老板打工啊。</P>

不過,好在有李連潔這個師兄做榜樣,他的一部《少林寺》風靡全國,也催生了不少抱著電影明星夢的孩子投身武術事業。</P>

總之,費儘口舌,外加金錢攻勢(給武術隊更新訓練器材,真金白銀的讚助),就連武術隊的教練都幫著做工作,畢竟武術隊那麼多人,真正能登上全國大賽舞台的能有幾個,大多數人都是練了好些年之後,歲數大了,無奈退役,可文化課也耽誤了,日子過的很不順暢,易青能把一些武術隊的人收攬過去,其實也是一件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