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 周公瑾(2 / 2)







四妒在諸葛亮祭壇借風後,周瑜派人前去追殺,不料諸葛亮早已安排趙雲前來迎接,又使周瑜撲了空。</P>

然而事實上,這四妒都是虛構的,完全不見於史書記載。況且,可以設想下,當時周瑜是東吳大都督,作為一個身負重任的軍事統帥,若是在如此緊要關頭,所考慮的不是怎樣聯合劉備共同抗曹,而是專在同盟內部搞摩擦,整天想著殺諸葛亮,那怎麼會有赤壁之戰的勝利呢?</P>

而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為了烘托諸葛亮多智近妖,特意編出了這四妒,而在赤壁之戰後,又出於同樣的目的寫了三氣。</P>

這三氣倒也不是完全瞎編,而是羅貫中依據史實改編的,一氣是在周瑜進攻南郡,被曹仁射傷。諸葛亮卻派趙雲乘虛而人奪了南郡,又派張飛攻占荊州,派關羽襲取襄陽。周瑜得知,氣得箭瘡進裂,昏倒在地。</P>

而史實是,周瑜和曹仁交戰時,劉備正忙著攻打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並未參與。後來周瑜打敗曹仁,奪得南郡。在他死後,孫權才將南郡、零陵、武陵借給了劉備,並非諸葛亮搶先占據。</P>

二氣是周瑜本想用美人計讓孫權將妹妹假意嫁於劉備,趁機將劉備囚禁,討回荊州。不料諸葛亮事先想好了三條妙計,劉備不僅安全返回,還帶回了孫夫人周瑜欲截擊劉備,卻被諸葛亮伏兵所敗,最終“賠了夫人又折兵”,頓時又羞又怒,箭瘡複發昏死過去。</P>

但史書記載,孫權嫁妹是在劉備做了荊州牧之後,完全是孫權的主意,和周瑜沒有半毛錢的關係,自然也就不會有諸葛亮的三條錦囊妙計,周瑜更不會被氣倒。</P>

三氣是在前兩計不成,周瑜又想出假途滅虢之計,以助劉備取得益州為名,來換回荊州,實質上打算在路過荊州劉備出城勞軍時,將其殺死,奪回荊州。諸葛亮識破此計,假意勞軍,並事先安排伏兵,將其包圍。周瑜大叫一聲,箭瘡複裂,後收到諸葛亮動其退兵的書信,仰天長歎:“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亡。</P>

而史書記載,周瑜確實想過和劉備共同伐蜀,消滅張魯,並借機奪取荊州,最後消滅曹操,可以說周瑜這一計劃,非常有戰略眼光。孫權當即表示同意,周瑜想趕回江陵,做出征的準備工作,不料半途染病,死於巴丘,並不是在荊州城下被諸葛亮活活氣死的。</P>

這幾個故事寫得的確很有戲劇性,也成功的塑造了周瑜心胸狹窄的性格特征,襯托了諸葛亮的光輝形象。但是從曆史的真實性上講,卻歪曲了周瑜的形象。</P>

曆史上的周瑜絕非量窄之人,相反,他是一個心胸寬廣、性情豁達的人。目前有關三國的史籍中,還沒有發現關於周瑜量窄的資料。</P>

曆史上的周瑜雄姿英發,心胸廣周,性情開朗,氣度寬宏。早在三國時代,他就贏得了眾人,甚至是敵人的仰慕。</P>

周瑜一生征戰,有強烈的進取精神和橫行天下的抱負,他少年得誌,風流儒雅長相俊美,娶得嬌妻,雄姿英發,有口皆碑,文采超群,情趣高雅,精於音樂,即使是酒後,仍能聽出樂人演奏的音樂中很細微的疏失,每當這時,他總要看看演奏者,所以當時有諺說:“曲有誤,周郎顧。”</P>

他心胸開闊,舉賢薦能,一再推薦魯肅給孫策和孫權,毫不妒賢忌能;他折節為國,以德服人,裴鬆之注引的《江表傳》記載了他以寬廣胸懷感動程普,兩人結為莫逆之交的故事,這是證明周瑜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的最好例子。</P>

這眾多優點都集中在他一個人身上,幾乎使他成為三國時代的一個超級完美偶像,放射出無與倫比的光彩,使得眾人皆對他仰慕不已。</P>

在正史中,從《三國誌》到《江表傳》,從《漢晉春秋》到《資治通鑒》,或以曹魏為正統,或以蜀漢為正統,反反複複,眾說紛紜,而人物的善惡褒貶也隨之潮起潮落、數度浮沉,雖然身處夾縫中的東吳,無論在哪一種正統觀念中都處於偏頗的地位,但周瑜卻以他卓越的才華和崇高的人格在曆代的史傳、文學中始終保持著固有的穩定地位。</P>

而到了羅貫中所創作《三國演義》中,雖然也依據正史,保持了周瑜運籌帷幄、足智多謀的形象描寫了他結交孫策,開拓江東,建立新業;舉薦魯肅,納降甘寧,舉賢任能;運籌帷幄,施反間計,定苦肉計,設連環計,要弄老奸巨猾的曹操於談笑之間,最後火攻破敵,建立不朽功勳。</P>

同時,羅貫中為了凸顯諸葛亮的智謀超群,於是吸取了民間傳說和曲藝,對周瑜的形象進行改造,虛構出了他的量窄、忌刻,以他的心地偏狹反村諸葛亮的胸無芥蒂,以他的意氣用事反村諸葛亮的沉著老練,從而達到塑造典型人物的需要。</P>

也正是由於《三國演義》的巨大影響,那個雄姿英發、膽略過人、雍容仁雅的周瑜逐漸在世人的眼中變得模糊起來,後人隻記住了他被諸葛亮氣得吐血的形象,這對周瑜來說真是很不公平。</P>

王福林現在要改編《三國演義》,肯定要以這部書的內容來作為基準,對於周瑜這個人物的描寫也肯定要以《三國演義》當中的形象為準。</P>

易青現在提出要演這樣一個人物?</P>

王福林顯然有點兒想不明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