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四大名著(1 / 2)







“我沒什麼好說的,拍攝《三國演義》,我沒怎麼參與,要是非讓我說,我也隻能向王導,任主任,劇組的主創表示感謝了,各位都是前輩,相信一定比我更清楚,從1979年,廣電總局決定要改編四大名著開始,所有人都知道,改編拍攝《三國演義》,比改編其他三部名著的難度都要大得多。”</P>

易青說的是實情,當初廣電總局研究改編拍攝四大名著的時候,首先被排除的就是《三國演義》,作為一部曆史演義小說,戰爭場麵太多,而當時國內根本就沒有拍攝這種大場麵眾多的戰爭題材電視劇的經驗。</P>

當然了,當時也曾有人提出,要武戲文唱,將改編的視角對準人和曆史事件,對於戰爭場麵一筆帶過,可這種提議,立刻就遭到了眾多反對。</P>

三國最有魅力的是什麼?</P>

就是那些著名的經典戰例,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火燒連營,還有七擒孟獲,金戈鐵馬,縱橫沙場,要是將這些都一筆帶過的話,那拍的還是三國戲嗎?</P>

所以,在反複的研究之後,《三國演義》就第一個被剔除了,最後率先拍了《紅樓夢》和《西遊記》。</P>

“現在曆時四年,《三國演義》已經完成了全部的拍攝工作,這在世界電視劇史上,也稱得上是一個巨大的工程了,而現在,這個大工程是由我們中國人來完成的,我很榮幸,能夠參與其中,雖然隻是一點兒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足夠我自豪了,另外,還是感謝,感謝所有主創的辛勤工作,讓我們中國也有了自己的史詩劇。”</P>

如今在場的眾人或許還不知道,他們完成的,是一項怎麼樣的工作。</P>

前世,當《三國演義》在海外播出之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國在外國人眼中的形象,因為像這樣的史詩巨著,在國外是還從沒有出現過的。</P>

宏大的戰爭場麵,讓一向對中國抱有歧視態度的老外也不得不驚聲讚歎,同時,劇中所展現出來的身後曆史底蘊,更是讓外國人大開眼界,重新認識了中國。</P>

易青說完就坐下了,在場的眾人沉默了一會兒,蔡小清第一個開始鼓掌,緊接著其他人也紛紛拍手,這掌聲當然不是給易青的,而是,給他們自己。</P>

的確,正如易青所言,曆時四年,他們這些人完成了一項看似根本就不可能完成的工作。</P>

要知道,在當初《三國演義》剛剛立項的時候,幾乎沒有人看好他們,因為《三國演義》這部書的分量實在是太重了。</P>

該如何呈現出那些戰爭場麵?</P>

該如何塑造那些深入人心,耳熟能詳的三國英雄?</P>

該如何考證東漢末年那段曆史背景下的風俗習慣?</P>

這些全都是問題,而且都是不容糊弄過去的問題。</P>

為此,連他們這些主創都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為之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大到一場決定天下走勢的戰爭,小到一個鏡頭一掃而過的道具,每一樣,都要經過反複的討論研究,才最終做出決定。</P>

比如劇中火燒連營之後,陸遜帶領人馬追趕劉備,誤入石頭陣後,出場將陸遜帶出來的黃承彥,當時這位老漢拄著的那根手杖。</P>

在黃承彥手杖的頂端,有一個小鳥造型的雕刻,那是斑鳩,而這手杖,在古代也被稱作鳩杖。</P>

敬老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早在西漢時期,朝廷就有給年齡在七十歲以上的老人賜鳩杖以示尊老的製度。</P>

鳩杖又叫王杖,因杖首為鳩鳥而得名,因鳩鳥食道暢達,是不噎之鳥,所以以鳩鳥的形象刻在手杖上賜給老人,寓意著長生不老。</P>

淡然了,不可能緊緊因為年紀大,就能被賜予鳩杖,還是要看地位。鳩杖一般是不會頒給庶人的,在國家穩定時,鳩杖代表一種高貴的榮譽,總是以天子、國家的名義頒給有貢獻且地位尊崇的長者。</P>

後來,到了東漢末年,規矩寬鬆了,鳩杖製度向基層延伸,受杖人也是非富則貴,憑黃承彥的身份,在郡縣的地位,自己持一柄鳩杖也是毫無問題的。</P>

可就是這麼一柄手杖,在當初拍攝的時候,就引起了一番討論,有的人堅持認為,黃承彥不曾出仕,是沒有資格持鳩杖的,但是也有人認為,黃承彥是諸葛亮的嶽父,而當時荊州是在劉備的勢力範圍之內,就算是看在諸葛亮的麵子上,黃承彥拿個鳩杖也是理所當然的。</P>

總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兩方為了這個問題吵得不可開交,最後,還是王福林在請教了一幫史學家之後,拍板做了決定一一給他!</P>

就這麼一個小問題,等到電視劇播出的時候,或許根本就不會有多少人注意到,結果劇組愣是超了兩天,才最終得出了結果,就這份嚴謹的態度,又有哪部電視劇比得了?</P>

後來人們都說美劇如何如何製作精良,對曆史的考究如何如何嚴謹,全都是狗屁。</P>

美國人除了美化戰爭,胡編亂造自認為的曆史之外,還會乾個球?</P>

不說彆的,就說出現在美國拍攝的關於古羅馬題材的電視劇當中的馬鐙,要知道,歐洲最早的馬鐙,出土於公元6世紀的匈牙利阿瓦爾人的墓葬中,以窄踏板直柄金屬馬鐙為主。</P>

而阿瓦爾人是來自蒙古高原的柔然人的後代,柔然人的重點活動地區是陰山以北的草原,在與鮮卑人及北魏王朝發生多次戰爭被打敗之後,柔然人於6世紀沿歐亞草原之路西遷到匈牙利定居。</P>

因此,就連西方考古學者都承認,是柔然人從中國北方把馬鐙傳播到歐洲,甚至認為阿瓦爾人的馬鐙就是中國傳統的直柄橫穿金屬馬鐙,或者有中國工匠直接參與到為阿瓦爾人製做馬鐙上來,因此,馬鐙被稱為“中國靴子”。</P>

結果,連特麼斯巴達三百勇士都用上馬鐙了,溫泉關戰役發生在什麼時候?</P>

公元前480年!</P>

扯不扯淡啊!</P>

所以,就衝這份對曆史的嚴謹,《三國演義》不成為經典,那簡直天理不容。</P>

掌聲過後,有的主創人員的眼眶不禁濕潤,沒有真正參與其中,沒有人能明白,這四年的時間,他們過的有多難,超過四十萬人參與拍攝,總投資接近一個億,可劇組的主創當眾,身為總導演的王福林,每集的片酬隻有200塊錢,片酬最高的幾位主要演員也隻有225塊錢,每頓飯吃著一塊五毛錢標準的盒飯,睡著硬板床。</P>

最難的是在拍攝諸葛亮南征的那一段戲,整個劇組被拉到了雲南邊陲,每年過的風餐露宿的日子,飾演諸葛亮的唐國牆被蚊子咬得高燒不退,依然堅持拍戲。</P>

在拍攝渡瀘水的那場戲時,一幫群演更是在水裡足足泡了一天的時間,好些群演上來之後,都出現了嚴重的腹瀉。</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