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閻羅見佛(1 / 2)

赤心巡天 情何以甚 2177 字 1個月前




秦廣王本來隻是閒坐船頭,無可無不可地了解些歷史淵源——

自上古至如今,好幾個大時代過去,多少輝煌殿堂都為陳跡,多少英雄豪傑都掩於歲月。能夠清晰的留下名字的,一定有什了不得。

他是做好了「曳落族」有若乾歷史傳奇的心理準備的。

但驟聽得楚江王敲出這個萬字符,仍不免驚了一下。

誰能見此不驚?

能夠讓楚江王如此謹慎表述,且以這個萬字符指代的,顯然隻有一位。

她未說出口的那一聲,當為「世尊」!

此聲雖未出,卻已震耳欲聾。

顯學祖師!萬佛之佛!

諸天萬界,何處無禪音?

那位「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的釋祖,竟然是曳落族人?

本來聽起來也就稀鬆平常的「曳落」二字,陡然就神聖起來,仿佛沾染了佛光,擁有了佛韻!

隻是……這本記載著上古時期神秘歌謠的古譜,是他在萬仙宮遺蹟尋得。這仙人遺蹟,怎也牽扯到世尊?

仙人時代已在近古,世尊還活躍且光耀的時期,是在中古時代。

彼刻神話時代落幕,仙帝橫空出世,擊敗孟天海,成為時代主角,拉開時代大幕。而後九大仙宮橫世,仙術漫天亂飛,與釋家是八竿子也打不著。

在萬仙宮的遺蹟,獲得曳落族的歌謠,究竟隻是一個意外,還是「有緣」?

尹觀以咒術成道,獨開一路,對所謂「因果」,十分敏感。

當初與諸方相爭,虎口奪食,囿於自身實力和彼刻的海上環境,其實不敢做太深的探索。

萬仙宮遺蹟不止一層,彼時他們隻是解開「表宮」,但他故意表現出儘得其秘的姿態,引得其它幾方瘋狂追殺,卻也把更核心的隱秘,放逐至「將來」。

如今修為也抵至洞真,開始了解更多的世界真相,也要為即將開始的大事做些準備……「將來」已來。

所以他遠離近海群島,行船至此,又帶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楚江王,正是要探索一番。

可世尊的出現,不免讓這次探索的前景,變得撲朔起來……

「在草原語,『曳賅』是兄弟的意思,這『曳落』聽著相近,有沒有什講究?」秦廣王問道:「跟草原語係同出一源嗎?」

在知曉「世尊」與曳落族的關係之前,曳落族是可有可無。知曉「世尊」與曳落族的關係之後,他刨根究底,關心起曳落族的前世今生。

這問題一般人根本回答不了,涉及草原語係,上古語言,要想論個分明,非是一般的飽學之士能做到。

但他顯然是習慣了楚江王的博學,問得很隨意。

「這兩個詞沒什關係。」楚江王隨口道:「在曳落族的傳說,『曳落河』本來是天河,後來因為濁世的引力,天河被拽下來,落到人間,就流淌在這。所以它叫『曳落河』。」

「天河?」秦廣王現在聽到『天』字,就本能地皺眉。

不就是人字多兩橫,有什了不起的?長翅膀了?

「沒錯。」楚江王點點頭:「曳落族人也自稱『天人』。」

「咳咳咳!」秦廣王重重咳了幾聲:「啊?」

楚江王瞥他一眼:「彼『天人』應該非此『天人』,因為這些曳落族人還有七情六慾,還傳宗接代,生息繁衍。但曳落族的確自視為天道的守護者,有維護天道的傳統。」

「他們如何維護呢?」秦廣王問:「或者說,在曳落族的認知,怎樣才算維護天道?」

楚江王總是會為這種敏銳而讚嘆。秦廣王有一種野獸般的直覺,非常聰明,非常瘋狂。

這個問題算是問到了關鍵。

曳落族對維護天道的定義,體現的是一覽無遺的曳落族的樣子。

但她也隻能遺憾地搖頭:「這我就不太清楚,畢竟是上古時代的事情,史料很不完整。而且這種信息,在當時都算是隱秘。」

想了想,她又說道:「不過我在一本野史看到過一種說法,好像是曳落族的族長能夠接收到『天意』,然後奉天意行事。我覺得這種說法是有合理性的,能夠解釋關於曳落族的很多問題。」

「哪本野史?」秦廣王問。

《軒轅天妃錄》幾乎脫口而出,畢竟被及時警覺的理智按住了,楚江王道:「倒是不記得了。總之都是些不太可信的記載,當中偶爾能摘得一點靠著邊的內容。」

秦廣王隨口囑咐了一句:「你若想起來是哪一部,記得找給我。」

「好。」楚江王不動聲色:「你好像很關心曳落族的情報?」

「『天人』嘛。」秦廣王聳聳肩膀:「聽起來很厲害的樣子。」

「歷史上的曳落族,還確實是蠻厲害的。要不然也不敢說維護天道。」楚江王說道:「據說羲渾氏年輕的時候,還專門去曳落族論道。不過這也沒有信史記載,有本已經證明是偽作的《魁隗筆記》提了一句。」

不管怎說,能夠跟中古龍皇羲渾氏扯到一起,哪怕隻是被編到一起,這個曳落族也必然是輝煌過的。

因為就算是編,也不會有人編中古龍皇羲渾氏,曾經去砂子嶺趙家溝論過道。

「這個曳落族,幾乎沒有記載留下來啊。」秦廣王沉吟道:「要不是你說,我都不知道有這個部族。更不清楚,那位萬佛之祖,居然是曳落族人。」

「祂或許是世上最後一個曳落族人。」楚江王道:「因為曳落族在祂出生的時候,就已經消亡了。」

「因為什?」秦廣王問。

「這我就不知道了。」楚江王道:「司馬衡都沒有找到答案。他當年特意追溯過這段歷史,還與友人說,要於時光長河『曳落』真相——後來也不了了之。」

當代史學第一人的名字往這一放,秦廣王半點疑慮的念頭都生不出來。

「無論是以前的命占,又或是現在的星占,都是為解釋天意而存在。卦師們用不同的方式去了解天意,然後想辦法利用它、或者對抗它。對天道唯命是從的,倒是沒有幾個。卦師們是否依天道行事,往往取決於天道是否『利我』。」

地獄無門的首領這樣說道:「你說曳落族的族長能夠接收到『天意』,然後奉天意行事,整個曳落族也為維護天道而戰。這一點倒是跟那時候的人族風氣不同。」

從他的角度來看,這個部族消亡實在是再正常不過。

上古時代正是人族已經掀翻妖族天庭,開始雄踞現世的第一個大時代,正是人族自信心空前膨脹的時候。

一個個都喊出「吾意即天意」、「天字人擔之」的口號,天命是什東西?

這個以「天道守護者」自居的曳落族,在當時的大環境,的確有些「特立獨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