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不平衡的共治(1 / 2)

清夢醒 哈什納達爾 1380 字 4小時前






載湉既然為帝,原來共治帝時期的共治模式也就得以延續,隻是力量對比此消彼長和從前的勢均力敵明顯不同。

兩宮依然共同聽政,權力不僅沒有削弱,反而比之前共治帝的時候更強大了;四王的權力雖然依然舉足輕重,卻還是有很大的削弱。

而朝堂之上,固山大臣和西尼大臣的製衡更是被完全打破。綠旗集團和固山集團經過鹹富、共治兩代的南征北戰,精英人士大多凋零;西尼普民則借剿滅太平光明國和綹子軍的戰績迅速產生了湘軍、淮軍、楚軍等多股強大的勢力。雖然曾國藩主動交出兵權,諸將轉為地方官員,士兵返鄉為民。但是李鴻章、左宗棠等人卻沒有激流勇退之意,而是銳意進取,乘勝追擊,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

尤其是李鴻章,幾乎被視為曾國藩和恭親王勢力的共同繼承者,不僅其門生故吏遍布朝野,而且儘管大規模的戰事已經結束,淮軍卻根本沒有遭到裁減,反而不斷的增添新式武器,實力不減反增,事實取代了固山集團和綠旗集團成為黛青帝國最主要的主力部隊。

儘管朝廷在名義上將淮軍轉為國家正式軍隊加以節製,可是事實上淮軍仍然保留著團練的本色——下級士兵隻服從於自己的直接長官,全軍隻效忠於統帥。至於朝廷、皇上,那是大帥效忠的對象,他們不管。

而為了平衡李鴻章,朝廷隻有加大同屬團練出身的左宗棠的扶持。

然而,一方麵左宗棠太過於公忠體國,並沒有像李鴻章那樣極力發展自己的集團勢力二者在勢力體量上並不對等;另一方麵,無論是左宗棠還是李鴻章,都是南土西尼普民出身。這兩個和其背後的勢力如果並存,還有一點製衡,那麽黛青朝廷至少還能維持下去。一旦兩者隻餘一個,那麽無論是淘汰對手還是兩軍合流,都足以重組黛青朝廷現有的格局了。

對於這種不平衡的“共治”,兩宮當然是很清楚的。

在所有的勢力當中,兩宮本身作為皇帝最親近的保護人,當然也希望擁有最強大的權力,但問題在於她們根本沒有足夠大的能力去駕馭整個帝國。雖然坊間有“東慈有德,西慈有才”的說法,可她們畢竟是女人,局限性是非常大的。哪怕是聽政,也必須加上一個“垂簾”才行。

正因為此,東慈才提到,要注意照顧老五和老六。

五皇叔惇親王奕誴、六皇叔恭親王奕欣。一個在德光帝的時候一直因為子以母賤而被長期忽略,甚至被“出繼”旁支;另一個則懷才不遇,屢興屢貶,如今已經搞到非常心灰意冷。

西尼勢力尤其是李鴻章勢力已經漸有一支獨大之勢,如果不加以製衡,後果可能非常危險。單單依靠左宗棠肯定是不夠的,還必須強化四王的力量才行。

而四王之中名義上的七皇叔淳親王奕譞實際上是載湉的親生父親,這個必須加以限製才行,否則隨時都可能取代兩宮。畢竟人家這個一親爹,絕對完勝兩個乾娘。

至於九皇叔孚郡王奕譓,一方麵他實在是對於政務沒有興趣,而隻對賺錢熱心,再者,雖然他在朝中沒有太多勢力,可是一個道末的影響力足以碾壓千軍萬馬了,李伯約據說也很早就和孚郡王府有所來往。

更何況載汲也已經入學了,假以時日又何嚐不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呢?

所以,為了保持平衡,隻能在奕誴和奕欣身上下點功夫了。

怎麽照顧呢?

這還真是有點犯難了。

與其他幾位皇叔相比,奕誴幼時所得到的關愛最少,教育當然也不夠重視。所以奕誴小的時候也不大喜歡讀書學習,結果就養成了奕誴粗枝大葉的性格,論到學識修養跟其他兄弟們的差距非常大。

但是這位人稱“小五王爺”的惇親王,卻有著不同尋常的過人之處。

他有脾氣,但是沒架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