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冀幽之亂(2 / 2)







待他與袁紹決戰時,將派兵偷襲袁紹的老巢鄴城。這樣一來,不僅可以避免鮮卑人的入侵,還能讓公孫瓚感激涕零,可謂一舉兩得。”</P>

眾人聽了劉翊的話,紛紛點頭稱是。隻有賈詡微微皺起眉頭,似乎有些不滿。但他也知道,劉翊的決定已經無法改變,隻能默認了這個方案。</P>

“隻是……”劉翊繼續說道,“我們出兵的時機一定要把握好,過早出兵可能會讓公孫伯圭覺得我們彆有用心,過晚出兵則可能導致戰局不利。</P>

所以,我們必須要等公孫伯圭與袁紹決戰時,再出兵偷襲袁紹的老巢鄴城,這樣才能確保我們的利益最大化。”</P>

眾人聽了劉翊的話,紛紛陷入沉思之中。他們知道,這場戰爭的勝負關鍵在於時機的把握,如果錯過了最佳時機,那麼整個局勢便會脫離預先的設定。</P>

因此,他們需要仔細考慮如何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以確保能夠抓住勝利的機會。</P>

商定好細節後,劉翊便開始給公孫瓚寫信。信中詳細地闡述了自己對當前局勢的看法,並提出了一些具體的建議。</P>

同時,他也表達了對公孫瓚的信任和支持,表示願意全力以赴協助他戰勝袁紹。</P>

此外,劉翊還在信中回憶起了兩人之間的深厚情誼,以及過去共同經曆的點點滴滴。</P>

劉翊在信中表示將會全力支持公孫瓚與袁紹作戰。他承諾屆時會派遣軍隊攻打鄴城,擾亂袁紹的部署和軍心,從而為公孫瓚創造有利的戰機。</P>

派人將信件送給公孫瓚後,劉翊便按商議的內容開始調兵遣將。又給張遼下令將天狼軍全部調往上穀郡,不乾涉袁紹與公孫瓚在涿郡的軍事行動。一切安排就緒後,隻待公孫瓚與袁紹再度開戰。</P>

界橋之戰沒過多久,公孫瓚再次出兵龍湊,結果卻被袁紹打敗,無奈之下隻好退回幽州休整。當他收到劉翊的書信時,心中因為戰敗而產生的陰霾漸漸消散。</P>

作為一個常年征戰的將領,公孫瓚深知劉翊信中的深意。隻要自己能夠出兵拖住袁紹的主力部隊,然後讓劉翊出兵襲擊袁紹的後方老巢,那麼袁紹必然會首尾難顧,最終失敗也是必然的。</P>

就在公孫瓚沉思如何與劉翊聯手擊敗袁紹的時候,突然有親兵前來稟報:“主公,袁紹圍困故安多日未能攻克,如今正在退兵!”</P>

公孫瓚聞言大喜過望,他知道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於是他毫不猶豫地點起三萬大軍,趁著袁紹撤軍之際發動了突襲。</P>

這一場戰鬥異常激烈,公孫瓚率領的軍隊士氣高昂,一舉斬殺了六七千名袁軍士兵。他們一路追殺袁軍,一直追到了平原地區。</P>

抵達平原後,公孫瓚立刻任命田楷擔任守將,負責防禦袁軍的反擊。</P>

初平四年,正在與袁紹對峙處於劣勢的公孫瓚又與幽州牧劉虞發生了摩擦,這也為公孫瓚的敗亡埋下了伏筆。</P>

漢靈帝當初聽取劉焉建議設立州牧本來隻是一個不得已的臨時方案,讓州牧取代刺史,統領地方的軍、政、民大權。這一安排本意是讓州牧能夠更有效地管理地方事務,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引發了一係列複雜的問題。</P>

在其他州,州牧的權力得到了充分體現,可以較好地統籌各項事務。然而,在幽州這個特殊的地區,情況卻截然不同。由於幽州地處邊疆,北部與烏桓、鮮卑等少數民族接壤,朝廷為此專門設置了降虜校尉一職,由公孫瓚擔任。</P>

儘管降虜校尉一直在幽州任職,但他們的任命卻是由朝廷直接決定的。從官職級彆上看,幽州牧高於降虜校尉,但降虜校尉並非幽州牧的直接下屬。</P>

因此,幽州的主要軍事力量實際上並未完全掌控在幽州牧劉虞手中,而是由公孫瓚所率領的軍隊負責抵禦北方的少數民族入侵。這種局麵導致了幽州內部的權力製衡和矛盾衝突。</P>

而且更為過分的是,之前的幽州刺史有為降虜校尉、破虜校尉帶領的軍隊供應軍需的職責。劉虞當了幽州牧之後這個職責自然也延續了下來。</P>

但是公孫瓚之前攻打烏桓、鮮卑,劉虞供應軍需那是理所應當的事。可是如今你公孫瓚和袁紹他們大打出手,劉虞自然覺得我沒有義務為這個事給你公孫瓚供應糧草。</P>

公孫瓚和劉虞因為對外族政策的不同看法而產生了矛盾,現在又因為糧草問題進一步激化了他們之間的衝突。</P>

兩人開始通過書信互相攻擊,公孫瓚擔心自己在薊縣不安全,於是在薊縣外麵建造了一座小城作為自己的住所。</P>

公孫瓚搬到小城中後,劉虞多次以公務為由要求公孫瓚回到薊城,但公孫瓚總是找各種借口拒絕前往。</P>

劉虞心中憤怒不已,決心除掉公孫瓚。畢竟這樣一個不聽話、手握重兵的人,如果不加以處理,後果不堪設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