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公孫瓚殞(2 / 2)







言明袁紹與公孫瓚為了爭奪地盤不顧朝廷威嚴大打出手,如今又殺害了朝廷任命的幽州牧,還是宗親身份的劉虞。劉翊懇請朝廷下旨由他去調停二人的爭鬥。</P>

命人挑選了三十名美女和三車財貨,由趙雲率領背嵬軍沿途護送田豐到長安。又給徐晃下令神策軍接管整個並州防務,將張合的青山軍也調往常山。</P>

張合率軍出發前,向劉翊推薦了他軍中一名太原籍的年輕小將,名為郝昭字伯道。熟悉曆史的劉翊當即大喜,這可是在陳倉生生擋住武侯諸葛亮數萬人馬的人物啊!</P>

劉翊當即便將郝昭任命為青山軍的副將,又特彆囑咐張合,到時攻下鄴城後,將整個鄴城的防務交由郝昭來負責。</P>

另一邊,身在長安的董卓接到劉翊的書信和美女財貨,高興的合不攏嘴,第二天上朝便為劉翊請得聖旨。田豐知道事關重大,戰機稍縱即逝,一拿到聖旨便與趙雲馬不停蹄地趕回晉陽。</P>

劉翊拿到聖旨後,便將並州的一切事務交給田豐和沮授處理,帶上賈詡和背嵬軍,快馬加鞭地趕往上穀郡與嘯狼騎會合。</P>

此時的公孫瓚已經陷入了絕境,他手下的士兵紛紛背叛他,而袁紹則趁機發動了猛烈的攻擊,打得公孫瓚節節敗退。</P>

最終隻能退守到易縣這個地方。易縣位於南方,緊鄰著易水這條河流。公孫瓚命令士兵們挖掘了十條深深的壕溝,並環繞在縣城周圍。</P>

這些壕溝裡堆滿了泥土,形成了一個個高高的土丘,每個土丘都有五六丈高。公孫瓚還在土丘上建立了營地,駐紮了大量的士兵。</P>

在縣城中心,還有一座高達十丈的巨型土丘,上麵建有高樓,公孫瓚親自居住在那裡。這座高樓還設置了堅固的鐵門,用來傳送文書時可以通過繩索拉上來。</P>

此外,公孫瓚在城中儲備了多達三百萬斛的穀物,可以供軍隊長期食用。公孫瓚打算在這裡堅守陣地,等待時機再次出擊。</P>

然而,袁紹並沒有放棄對公孫瓚的圍攻,他派人送來書信,表示願意和解,但公孫瓚卻對此置之不理。</P>

袁紹見公孫瓚不願和談,於是派遣將領繼續進攻。但是,他們始終無法攻克公孫瓚的防線。無奈之下,袁紹隻好再次寫信給公孫瓚,希望能夠化解雙方之間的仇恨,實現聯合。</P>

可是,公孫瓚依然沒有回應,甚至加強了城防工事。麵對這種情況,公孫瓚自信地對長史、太原人關靖說道:“現在天下大亂,諸侯紛爭不斷,沒有人會連年守在我城下,袁紹也不會例外。所以,我們不用擔心。”袁紹於是大舉增兵,向公孫瓚進攻。</P>

劉翊抵達上穀郡後,馬不停蹄地寫了一封信給袁紹。信中的內容大致如下:懇請袁紹停止對公孫瓚的進攻,並且接受他的調停,即刻返回鄴城。</P>

然而,袁紹與劉翊之間素有恩怨。此刻的袁紹正處於勝利在望的關鍵時刻,這可是他人生中難得的高光時刻。</P>

一旦擊敗公孫瓚,他將再無後顧之憂,可以毫無顧忌地稱霸北方。在這樣的情況下,要他輕易放棄勝利的果實,談何容易?</P>

因此,袁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無視劉翊的來信,依舊我行我素地派遣軍隊猛烈攻擊公孫瓚。</P>

當劉翊得知這個消息時,他看了一眼身旁的老狐狸賈詡。心中不禁感歎道:“不愧是三國時期排在第一梯隊的謀士啊!”賈詡果然早就料到了袁紹會如此反應。</P>

在老狐狸賈詡的點頭示意下,劉翊下令身在常山的關羽、張合二人即刻率軍出發。青山軍主攻鄴城,而青龍軍則是直奔青州。劉翊當即率領背嵬軍和嘯狼騎奔赴易縣。</P>

隻是人算不如天算,劉翊這隻小蝴蝶的翅膀還是煽動了曆史的軌跡。本應該幾年後才戰敗自焚的公孫瓚,卻提前被袁紹擊敗在易京樓內自焚身殞。</P>

當劉翊心急如焚地趕到時,袁紹已經攻破了易縣。而縣城中央那座巍峨壯觀的易京樓,此刻正燃起熊熊大火,仿佛要將一切吞噬殆儘。劉翊心中一陣劇痛,他明白公孫瓚一家人恐怕都已葬身於這片火海之中。</P>

回想起昔日與公孫瓚一同征討太平道叛亂、抗擊烏桓人的那些日子,劉翊不禁潸然淚下。那時他們並肩作戰,共同麵對敵人,那份生死相依的情誼至今仍曆曆在目。</P>

就像李雲龍對政委趙剛所說的那樣:“就算胸口揣著一塊石頭,也早該捂熱乎了!”</P>

此時的劉翊,心如刀絞,淚流滿麵。他感慨萬分,原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竟如此深厚,即使是生死之彆,也難以割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