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是不是想打架啊?(1 / 2)







:[]

李偉走後,方孝孺臉上依舊喜色不減,興衝衝的收起《李學》離開了書院。

進宮後,他還是先去找了朱標,畢竟兩人師兄弟好說話,待朱標先過目之後,才跟著他到對麵的武英殿去找朱元璋。

朱元璋最近這段時間在聽了宗勒和孫碧雲的講經授道後,雖從中略有所得,但卻並不滿意。

僧道終究是世外之人,論裝神弄鬼、籠絡人心他們確定可圈可點,但若論治政實學他們就不行了。

在這一點上,儒家做的就比他們強得多,儒家這些人臉皮奇厚,博納百家之長,統統收到自己門中,冠以儒學之名,不論是權謀政治,還是理政實乾,在儒門之中都能找到相應的理論。

儒門能獨攬朝堂上千年,可不是白來的,佛、道或許可以做為一種補充,但絕對無法取而代之。

看明白了這點之後,朱元璋就是一陣頭痛。

“難道咱就真離不了這些文人儒士了?”朱元璋皺眉喃喃自語。

“陛下,太子殿下求見。”小太監稟報。

朱元璋頭也不抬,隨口道:“讓他進來吧。”

“遵旨。”

小太監退下,隨後朱標便領著方孝孺走了進來。

“參見陛下。”

“父皇。”

兩人見禮,朱元璋隨手一揮,開口問道:“標兒,你找咱有何事?”

“父皇,這是希直的新作,此作開創先河,其中哲理發人深醒,於治國大有裨益,兒臣以為可比聖賢經典,特來請父皇過目!”

朱標對他這本書大加讚賞,雙手捧起呈給朱元璋。

朱元璋瞥了眼方孝孺,其實在看到朱標是帶著他來的時候,朱元璋就猜到了肯定又是這個方孝孺出了什麼新作了。

不過對此他也並不反感,尤其是上次方孝孺根據李偉那番言論寫的那個生產為本的文章,讓他也頗為欣賞。

不過朱標這句“可比聖賢”就有些誇張了,若真如此,那這方孝孺就可能成為儒家聖人之一了!

“嗯,那就讓咱也欣賞一下吧。”朱元璋伸手接過,當他打開看清裡麵的內容之後,心下頓時恍然。

這什麼知行合一的理論是李偉之前在酒宴上提起過的,他當時就已經知道了,而且他也一直在等著方孝孺能把這套理念著成一部治世經典。隻是後來他事務繁忙,再加上馬皇後的離世,便把這事忘到了一邊,直到此時又看到方孝孺這本新作,才想起這事來。

“嗯,不錯!”

朱元璋連連點頭。

方孝孺的這本新作,不但把李偉說的那套理念闡述完全了,而且他還吸取了李偉多用白話文的想法,在這本書中用詞簡單直白,通俗易懂,這種做法更是讓朱元璋這個布衣出身的大老粗很是讚賞。

在翻閱了片刻後,他的心中不由漸漸升起了一個新的想法。

既然佛、道取代不了儒家,那他便將這儒家一拆為二,相互製衡,那不就行了嗎?

現在有了這新學,與之前的那些經典理學在許多方麵都有矛盾衝突,若是將此新學傳播開來,肯定能在儒家中分割出一部分文人另成一派!

“標兒所言不差,你這本新作的確堪比先賢經典!”

朱元璋簡單禦覽了一遍,便開口予以肯定,隨後合上這本書,向方孝孺道:“這樣,明日你便去國子監任博士試講,向學子們傳授你這些理念。”

“謝陛下!”

方孝孺聞言,心中也是一喜,不僅是因為自己終於有官身了,更因為能將這套理念傳播於世。

謝恩後,方孝孺遲疑一下,又道:“陛下,此作尚未定名,臣鬥膽煩請陛下賜名!”

“嗯?這不是有名字了嗎?”

朱元璋微微一怔,低頭看了一眼封麵上的“李學”二字。

他也清楚這個理念最初是由李偉提出來的,所以對李學這個名字也並不意外。

方孝孺拱手道:“回陛下,臣這部新作的理念是李大人所提出的,因此臣起初便將其命名為李學,然而李大人淡薄名利,婉拒了此事,所以臣便想在此勞煩陛下賜名。”

朱元璋聞言,心中不禁冷哼一聲,什麼淡薄名利,在他看來這小子就是怕他再給安排新任務!

就偷懶這一點上,他是把這小子看得透透的!

當然,李偉也把他看的透透的!

“既然此書是你們書院的兩位老師共同所作,那就叫明黃理學吧。”朱元璋理所當然的道。

李偉猜得很對,而且朱元璋覺得自己這個命名很合理,方孝孺和李偉都是明黃書院的人,他們作的學說,命名為明黃理學,這多合理啊!

“是,臣遵旨!”

方孝孺對此倒沒什麼意見,他自從進入明黃書院,在與李偉的相處中雖然受了不少委屈,但也多次大受啟發,讓他對這書院也漸漸有了些感情。

朱元璋定下此事後,又向朱標說道:“標兒,回頭你督辦一下禮部恢複科舉的事,雖然高信被斬了,但科舉之事不能停。”

科舉之事雖是高信提出來的,但卻並非他一人之事,禮部上下,包括地方各府縣,都有參與其中。

現在的科舉可不像後世高考那樣方便,一年來一次也輕輕鬆鬆。

朝廷要開科一次,首先得讓州縣舉行院試選秀才、省府鄉試選舉人,最後才是舉人進京參加會試、殿試,考出前三甲。

一甲就是大眾熟知的狀元、榜眼、探花,二甲進士,三甲同進士,多的時候四五百人,少的時候幾十,至於具體要多少,那就得看朱元璋刀人的速度了。

“兒臣遵旨!”

朱標立即恭聲答應,他當然也很清楚父皇的刀速,如今朝廷正是缺人之際,這次開科他定要多招些賢才進來才行!

自胡惟庸被殺之後,中書省大半官員被牽聯,再加上範敏貪汙、“李黨”倒台,文官死了一批又一批,如今朝廷職缺嚴重!

而且這還沒完,朱元璋接著來還要再起屠刀,把那些暗中興風作浪的東西都揪出來,再砍一大批!

刀速太快不趕緊招人是不行的!

朱標和方孝孺兩人各自得了聖命,隨後便一起告退離開了。

朱標回到自己文華殿,準備督辦科舉之事,而方孝孺則是去領了官服憑證,準備進國子監講學。

當然,明黃書院這邊他也不會放棄,抽時間還是會過去授課的。

……

大明立國之初,朱元璋就設立了國子學,後來改名為國子監。

國子監有三等六堂,一等率性堂,二等修道、誠心兩堂,三等正義、崇誌、廣業三堂。

其中的學子,以各地選貢的貢生為主,另外還有皇帝賞賜官員子女的名額,以及一些會試落榜留級的舉人等等。

這些學子中,除了少數是交錢進來的之外,其他人不但不用交學費,還有補貼的食祿可拿,除了這些明確的待遇,還有其他許多隱性的福利,比如與秀才等同的一些待遇,像是免除丁役之類的,還有監生中優秀者可以經舉薦進入朝廷各衙門觀政曆事等等,可謂是好處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