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葉青雲?(2 / 2)







相對於他們的犯忌之言,那些跑到明黃書院跟著方孝孺信奉明黃理學的人就要好得多了,他們也都是認同明黃理學重實踐的理念,跟李偉的重實學的想法大致相近。

而魯修幾人,則更是輕鬆,直接將李偉指點的這些觀念加以改善,便能輕鬆應對。

殿試沒有會試那麼麻煩,若不是繁瑣的禮節耽誤了太多時間,就皇帝的幾個問題用不了一個時辰就能答完。

時至正午,隨著禮官鳴鞭,答卷時間結束,有專門的官員將學子的答卷都收了上去,朱元璋直接與眾考官現場閱卷。

當他看到那些士子的猜忌之言,不禁眉頭皺起。

但這畢竟是科考,他也不會因為士子的言語有些難聽就把人怎麼著,隻是沉著臉把這些答卷扔到了一旁。

當看到明黃書院那些士子的答卷,他的臉色才算好了一些。

有德無能就是因為缺乏實踐,明黃理學的理論對改變大明當今的文風作用極大,這也是他在削減李偉權勢的同時,還答應給明黃書院會試資格的原因。

明黃書院是李偉一手創辦,雖然朱標是名義上的校長,但李偉才是真正的主事人,這書院中的學子若是高中,肯定也少不了會進一步增強李偉的權勢。

但即便如此,朱元璋還是要用這些能吏良臣,朝政不是僅有權謀,更有家國大義。

黨外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

黨爭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隻有黨爭。

明初同樣有淮西和浙東之爭,但卻並沒有像明末那樣造成亡國之禍,相反的反而國力蒸蒸日上。

說到底還得看帝王的手段。

就像李偉要爭權,在朝堂上所言也都是利國之言,對朱元璋來說,隻要他還沒有到失控的地步,那就是有利的。

朱元璋臉色好轉,看了幾份這些答卷,心裡還算比較滿意,隻是這些人理念相差不大,答的也都差不多,他便沒再浪費時間,快速禦覽了一遍就翻過去。

然而,當他翻到其中一張答卷時卻是突然停頓了下來。

“伏見陛下德音,臣鬥膽拙言,人無完人,古來德才兼備者鳳毛麟角,自然難求,臣以為才能更重於德,若兼有盛德自是大善,若無尚可以律法管束,反之有德而無才,奈何善心卻害民……”

朱元璋看到這些議論,頓時大為驚疑。

上千年來,官員的選任都是以德為先,而他手中這份答卷卻提出了不同的觀點,這種觀點在其他文人看來那就是大逆不道。

然而朱元璋卻並沒有這麼想,反而是眼前一亮,覺得這種觀點很是新穎。

他是個實用主義者,答卷上的這番言論雖然聽起來離譜,但細細一想卻也不無道理。

朱元璋將目光看向答卷的姓名,直接開口叫道:“葉青雲?”(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