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221(二更) 漁陽戰況(2 / 2)







在這一刻,雖看不清這支步兵的統帥在何處,也並不影響公孫瓚根據來人實力判斷出,這乃是麴演所統帥的人手。

而即便身在此地的並不是張遼,這支重甲步卒放在麴演的手中照樣能發揮出阻擊的效果!

公孫瓚不會理解,麴演苦等這個交戰的機會,到底等得有多煎熬,就像麴演也不會理解公孫瓚對劉虞的嫉恨情緒。

喬琰對涼州豪強做出的限製,讓麴演必須立下足夠的戰功,才有可能從麴義那裏搶到資源的傾斜,然而早前在幽州的作戰中,他少有與公孫瓚正麵交鋒的機會。

唯獨這一次不同!

對公孫瓚做出的退兵跡象,張遼做出了另外的一種解讀。

無終以東的濱海道確實年久失修,對進攻方和防守方來說,所麵對的困難是前者遠高於後者。

但這種麻煩集中分布於夏秋季節,而不是這個連河麵都會凍結的冬季。

那就隻有一種可能了,公孫瓚此舉並不是真的要撤退,而是在故布疑陣。

張遼一麵讓人留心於探查敵軍來襲的情況,一麵給麴演布置了針對公孫瓚的任務。

於是當公孫瓚和蹋頓的騎兵來襲之際,早為此有所準備的麴演快速拉扯起了隊伍。

或許唯獨出現的意外,便是在北麵還有另外一支鮮卑支部的來襲,讓張遼在精銳人手不足的情況下,不得不選擇放棄了對外圍防線的加固,領人快速攔截北麵隊伍去了。

留給了麴演在敵方深入後給其迎頭一擊的任務。

涼州人好戰且好強的特質,讓麴演絲毫也沒有因為公孫瓚一眾騎卒的氣勢所震懾,反而在此時以一聲“殺”字拉開了這反擊的序幕。

公孫瓚確實沒被絆馬索給拉拽下馬來,可他和蹋頓在隊伍中格外醒目的位置,讓他在一瞬間變成了眾矢之的。

那些重甲步兵中手持盾牌而來的,比起他所統領的騎兵更有一種橫衝直撞的氣勢。

這些人為求瓦解他們的攻勢,擺出了一副不容錯認的擒賊先擒王之態。

以至於公孫瓚的長槊剛砸在了一麵盾牌上,發出了一聲悶響,下一刻,便有數支鉤鐮槍從盾牌下伸出,將他連槊帶人一道從馬背上拖拽了下來。

若非下屬救援及時,公孫瓚險些就要被紮死在此地。

但當他重新坐上馬背的時候,在他的肩頭已經多出了一道血口。

想到在方才的驚魂一刻中他所對上的那雙凶悍眼眸,公孫瓚毫不猶豫地下達了撤軍的信號。

做出這個決斷也並不隻是因為這個緣故。

在他們接連受阻的拉扯中,劉虞的近衛軍也已經從先前的混亂中反應了過來,眼看著就能對他們形成弓弩手的合圍。

再留下去非出事不可!

公孫瓚與蹋頓舍棄了一部分殿後的士卒,殺出了一條血路,意圖與北麵而來的軻比能會合,卻在此時忽然聽到了一陣響徹營地的呼喊聲,喊的正是——

“賊將已死!軻比能已死!”

張遼戍守雁門之際,與軻比能是打過交道的。

不過在這交戰的要緊時機裏,他根本來不及向喬琰遠程問詢軻比能是否當殺。

為了儘快擊潰敵軍的勢力,他當機立斷地做出了擊殺軻比能而後令人高聲宣揚的決策。

遠道而來的這位鮮卑支部英豪,本以為自己將在這場突襲中打出一個未來,卻沒想到迎來的是索命一擊。

而這一道賊將已死的宣稱,何止是讓追隨軻比能而來的鮮卑騎兵陷入了恐慌和無措,也讓公孫瓚和蹋頓意識到,他們已經失去了一路盟軍,必須換一個方向走。

更讓他們未曾想到的是,先前還被他們秉洶洶氣勢所輕易衝破的外圍防線,在他們率領著殘兵離開的這一刻,橫空殺出了另外的一支隊伍。

這一隊人馬雖不及張遼與麴演的部將精銳,卻也絕非劉虞的部將可比。

在朝著他們衝撞而來的時候,竟還帶著一種不容忽視的野性難馴之態。

周遭漸漸增多的火光中,公孫瓚看到了一張他尚且留有印象的臉。

數年前的漁陽平亂中,此人作為內附大漢的南匈奴部將,曾經被強行征調前來幽州作戰。

公孫瓚與他有過一麵之緣,或許還有過一陣的協同作戰。

但在今日,身為南匈奴單於之子的於夫羅,卻是在喬琰委托了張遼與麴演協助劉虞作戰後,自請隨同前來助戰的。

早前的戰事中,他和他的匈奴騎兵混在張遼的部將中,還比之雁門戰事鍛煉出的並州軍稍遜一籌。

這場突如其來的交戰中,他也足以成為獨領一軍的攔截者。

在公孫瓚敗退而走的隊伍中,於夫羅憑借著捕獵所形成的絕佳動態視力,和並不算太差的夜視能力,在隊伍中捕捉到了公孫瓚的存在。

也正是在他們這一行人殺出的一瞬間,他手中早已上弦拉緊的弩箭飛射而出。

饒是交戰中的危機應變,讓公孫瓚飛快地側身避讓,這一支弩箭依然紮進了他肩頭破損的鎧甲縫隙中。

霎時間的疼痛讓公孫瓚險些將手中的長槊脫手。

可自他任職以來的無數場戰事已經讓他養成了一種本能。

若他真將武器給放下了,那才是真要完了!

想到他還留有的後手,公孫瓚一咬牙,毅然放棄了自己的後軍,率領著親衛和能跟上隊伍的騎兵衝殺而出。

這支聞名幽州的鐵騎要想離開,誰也無法在此時將他們攔住。

等到劉虞和張遼會合朝著這個方向而來的時候,在已起了一層濃霧的夜色中,早就更加看不到公孫瓚的身影了。

好在……雖未留下公孫瓚,這場襲營的危機也算是過去了。

劉虞不由長出了一口氣。

公孫瓚的三方會盟少了其中一方,又遭遇了這樣一場敗績,要想再一次卷土重來隻怕是不太容易了。

就算他有此心,參與進這場襲營的烏桓人吃了這樣一個虧,在無法找劉虞討要個公道的時候,就隻能怪罪於公孫瓚!

他有大麻煩了!

但還未等他們為此勝而喜悅多久,在時近清晨的時候,忽有一騎自南麵而來。

人還未到,一道聲音已先傳到了此地——

“不好了!”

劉虞本就因為公孫瓚來襲之事還在監督營防加固。

他聞聲看去,驚覺那竟是他長子劉和的親隨,不由生出了一種不妙的預感。

來人行到劉虞麵前勒馬。

因緊急刹住腳步,又慌亂難當,他直接從馬背上翻了下來,在劉虞侍從的攙扶下,才站到了劉虞的麵前。

或許是因為清晨寒氣尤重,在他的臉上,熱汗都凝結成了鬢角的白霜。

但他說出的這句話,才更讓劉虞覺得如墜冰窟。

“今夜忽有哨騎來報此地交鋒,明公苦戰,大公子聞訊自狐奴縣領兵來援,路遇公孫瓚部將,為其所擄。”

“請明公速救大公子!”

劉和竟在今夜落入了公孫瓚的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