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傷兵營。
羅幼度親自巡視了傷兵營,拍拍這個傷員的肩膀,拍拍那個傷員的肩膀,說說鼓勵安撫的話。需要搭把手的時候,主動搭把手。
尤其是那些受了重傷,甚至落下殘疾的兵士,此刻最需要的就是心安。
羅幼度能給他們帶來的,也隻有這個了。
大周對於這類傷員是有一定政策福利。
同時打仗獲得的戰利品,身為主帥的羅幼度有一部分的分配權。
重傷殘患者,羅幼度許諾根據他們的情況分別獎勵他們羊馬。
個別嚴重的且立功的,直接獎勵耕牛。
走出傷兵營,羅幼度想著韓令坤應該快回來了,當即對身旁的親衛說道:「傷兵營的弟兄最需要補身子,你去幽州城南等著,他若是到了,讓他先將五百頭羊趕至傷兵營,給他們熬羊湯,吃羊肉,」
說著往幽州府衙方向走去。
行至半路,羅幼度見宋雄急急忙忙地向他這邊走來,臉上還帶著幾分怒意,招了招手,快步上前問道:「怎麼了,宋先生。」
宋雄來到近處,將一封信遞給了羅幼度,說道:「這是順州傳來的消息,該死了賊寇,死性不改。果然應了那句古話,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羅幼度接過了信,打開細看,眼中也透著一絲絲怒意:信上的內容寫的正是韓匡嗣焚城遷徙百姓的提議。
拿信的手拳頭握緊,信紙不堪重負,讓他無意間撕扯下一角。
羅幼度這些年沒少了解契丹,深知契丹對於人口極為重視。
一早便猜到如果戰敗,對方會動遷徙百姓之舉。
但是他沒想到會這麼狠,放火焚城,打算給他們留一個廢墟。
「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羅幼度直接上馬,回到了府衙。
宋雄也跟在其後,走進了大堂。
羅幼度直接問道:「這消息怎麼來的?」
宋雄道:「屬下也不知道,隻是知道此事是順州刺史劉廷高親口說的。」
羅幼度眼前一亮,說道:「你們將他策反?」
宋雄搖搖頭道:「策反的是順州名士鮑榮。當年與我一同拜訪過長樂老,有過往來。屬下深知他為人,此番得相公託付,便給鮑兄寫了封信,他也期待燕幽故地能夠重歸中原。」
「不過奇怪得很,鮑兄的為人劉廷高應該知道。劉廷高上任的時候,聘請過鮑兄。鮑兄直接作詩嘲諷……他應該知道鮑兄的性格,卻主動尋他,讓他幫忙協助勸說百姓離城。」
「所以屬下也吃不準,這是不是計策。」
羅幼度問道:「這劉廷高為人怎麼樣?」
宋雄道:「是個有德之人,他原先是教書育人的先生。給契丹擄去了,不知怎麼就當上了順州刺史。他擔任刺史期間,重視文教,鼓勵百姓開墾荒地,政績斐然。在順州很有名望,很得人心。」
羅幼度並不覺得奇怪。
有一說一,契丹對於漢人百姓確實不差,歷史上宋朝百姓一茬一茬的北投不是沒有原因的。
與後世的女真、蒙元、清朝相比,契丹對待漢人的態度幾乎就跟聖人一樣。
故而強行遷途年輕男女,羅幼度換位思考可以理解。
甚至相信會有不少人願意跟契丹人走。
畢竟大部分的少年少女是沒有經歷過契丹最初入寇那段時間的,不知道當年契丹的惡行。
但焚城遷徙,就過分了。
這明擺著不給老弱病殘活下去的機會。
或者他們這是算定了,大周不會坐視這些老弱病殘不聞不問,一邊毀家焚城,一邊將這些累贅丟給大周,消耗大周國力。
契丹此舉更加堅定了羅幼度日後燒草場的決心。
這國與國之間的交鋒,就沒有仁義可言。
宋雄焦急道:「這可如何是好?」
羅幼度見宋雄心急火燎,知他是心念三州百姓,笑道:「宋先生莫及,對方如果在與我們對峙幽州城外的時候,就準備焚城遷徙,我們還真就拿他們沒辦法。現在?」
「我早料他們有這一手,將曹彬安排進了大王鎮。他們的任何舉動,都在我們的掌控之中。」
「焚城遷徙,必生動亂,隻要在他們安撫鎮壓之前,我軍能第一時間得到消息,率部趕到。他們反受其害……」
「宋先生,你立刻通知鮑先生。若契丹有膽子強來,讓他鼓動民意,但不要輕舉妄動,免受不必要之災。我大軍不時即到,相信不願背離故土的人,還是占據多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