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謝小秀才(2 / 2)







其實這任的提學官名叫齊世圖,出身蘇州大戶人家,少年起就富有才名,二十多歲中舉人,三十出頭就考中了進士,成績也很好,是二甲的傳臚(注釋:科舉時代,殿試揭曉唱名的一種儀式。殿試公布名次之日,皇帝至殿宣布,由閣門承接,傳於階下,衛士齊聲傳名高呼,謂之傳臚。後來特指科舉第二、三甲第一名為傳臚)。

座師又是當時的天子帝師(注釋:座師是舉人或者進士對科舉考試中的錄取自己主考官的尊稱,因為官員選拔任用重視出身,所以座師普遍照顧自己錄取的學生,學生尊重依附自己的座師),曆任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編修。做翰林雖然清貧,但是卻是前途不可限量,許多內閣大佬都出自翰林院。

齊大人一路順風順水,不出意外的話,再外放任一方父母官,做出政績,又可以回京城,入六部,進內閣,此後青雲直上,位極人臣也未可知。然而他成也座師,敗也座師。老帝師是文壇領袖,天下讀書人表率,處於維護正統,自然率領群臣上表請求先帝將元後所生長子立為太子。這位太子也是個出息的,人品端正,純孝至仁,一派明君氣度。

隻可惜這位先太子和母親一樣短命,二十歲出頭不幸夭折,甚至沒有留下一兒半女。先帝隻好又立了繼後所生的兒子做了太子,幸好第二位太子身體健康,順利繼位,正是當今天子,到如今已經即位九年,天下太平,海清河宴。

也許因為當年立儲君這事情,當今皇上似乎不喜歡這位老帝師,雖然對著德高望重的兩朝元老、文壇領袖沒有做什麽,即位不久就給安排了光榮退休:加銜致仕(注釋:指官員退休),並且承諾老先生死後配享先帝太廟,極儘哀榮。

但老大人一派的徒子徒孫就沒那麽幸運了,被紛紛遣散到閒職或者送到南京六部養老。可憐齊大人就是其中之一,被朝廷打發到應天府任提學道已經四任了。本朝官員本來三年一任,任期滿了考核通過可獲得升遷,偏偏齊大人的前三任考核都過了,都沒有升遷。

本來外放是為了攢資曆,好回去朝廷高升。座師剛剛致仕時,齊大人還對仕途還有些期待,一連三任都留任原職之後,他終於明白自己恐怕要在應天府提學道任上乾到退休了。本來年紀也大了,於是難免懈怠了,整日寄情山水,吟詩作賦詩。本職工作上雖然表麵兢兢業業,實際上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思。

曆來江南地區文風興盛,百姓重視讀書,才子輩出,齊大人劃水多年也從來沒出過岔子。對於童生秀才,齊大人首先看重的便是人品穩重,不可給自己惹上是非,是否才華橫溢倒也不太在意,謝凡文章算不很好,但是剛好對上了齊大人的胃口。

謝凡等人處於讀書人群體的底層,對於朝堂紛爭,天子好惡這種神仙打架的事情一無所知。也不知道齊大人抱著怎麽的心情在上班。考過府試,通過歲考才是他們的頭等大事,隻要考過就是感謝皇天。

謝凡李寧兩人小童生考完都已經準許進學。但是兩個老秀才還沒有歲考,都忙著準備,對孫子們的管教也不那麽嚴格了。兩個小童生自然樂得輕鬆,又有張家小少爺張世賢這個“地頭蛇”帶著,時不時去鍾山玄武湖閒逛,夫子廟秦淮河玩耍。

謝凡白天出門玩耍遊覽,晚上回家假裝讀《四書五經》,實際偷偷摸摸在看《天工開物》,白天見到城裏各種鋪子作坊,還和書裏的理論對照一番。因為上次陸平友的事情,他下定決心要多多理解“土著”們的思維方式,所以曆來有些社恐的他,社交開始走心起來,憑借自己四十年的做人經驗和李寧、張世賢兩個少年成為了朋友。

這邊兩位老秀才勤奮讀書,歲考順利不提。謝凡和李張兩個朋友過了十來天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日子。

快樂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有司終於發下了溧水縣考生的成績。溧水縣是科舉大縣名額較多,所以全縣一共錄取了二十五名考生。報信人到了張家小院,報喜兩位童生進學了,李寧第二,謝凡第七。兩位祖父各自給了賞錢,有備了酒水,報信人跑一趟得了兩份賞錢,十分歡喜,因此額外說了不少吉祥話。

謝凡李寧兩人都可以去應天府學也可以去溧水縣學,兩位祖父又陷入兩難了,又想讓孫子們離家近些,又都覺得應天府學更好。正在躊躇中,兩位老秀才的成績也出來了,順利通過,兩位老秀才都考了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