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鄭和歸來(1 / 2)







然而,最終卻是讓蹇義又一次出乎意料。

調整內閣輔臣之選後,朱瞻墡仿佛已經忘了之前於謙曾彈劾夏原吉一事。

草草結束朝會起身離去。

原來,於謙彈劾夏原吉,竟真的隻是拋磚引玉,讓自己順勢提出重開下西洋和禁絕結黨兩事。

蹇義搖頭苦笑。

帝王心思,自己這個曆經五朝的老臣,竟也不能完全看透。

自己還有一堆的事要忙,就不耗費心神瞎琢磨了。

蹇義當即招呼郭璡及一眾內閣輔臣,移到偏殿開了個小會。

重開下西洋,涉及市舶司稅賦製定、貿易貨物種類數量種種限製,千頭萬緒。

郭璡長期在戶部任職,在財政和稅賦征收方麵極為擅長。

金幼孜身為禮部尚書,精通與各番國使者交涉,對大明朝貢政策嫻熟無比。

胡濙更是長期在海外遊曆,對泛海遠航、各番國國情了如指掌。

而陛下話語中的一些隱藏細節,譬如入市舶司的船隻,需要倭寇人頭作為晉身之用。

更是要眾人一起討論其中道理。

最終拿出議案,交由陛下聖裁。

重臣們一片忙碌,朱瞻墡卻是興衝衝趕往禦書房。

卻是有重要之人到了。

鄭和、王景弘、侯顯,帶著十餘艘大明寶船抵達天津港。

這趟行程逆風而上,路途之中多數是靠無數船工不斷搖櫓前進,把人累得夠嗆。

好在船上除了壓艙之物和必備船工,並沒運送貨物官兵,沿途補給之下,能稍稍輕鬆些許。

三位功勳卓絕的大太監,停船登陸,快馬加鞭趕到北京城。

一路之上,忐忑之中帶著無限激動。

朱高熾登基後,叫停下西洋,三位大太監投閒置散,在南京擔任守備。

其實就等於說,連朝廷中樞,皇宮大內都不需要他們了。

讓他們在南京養老而已。

他們身為朝廷宦官,半輩子漂泊海上,人生的價值,就是率領大明水師,揚威域外。

萬國使臣畢恭畢敬,隨大明船隊返航,向大明陛下朝貢,就是他們最為榮耀的人生巔峰。

可洪熙帝登基之後,一道叫停下西洋的命令,將他們的人生目標儘數毀去。

如果說戰場猛將的理想歸宿是馬革裹屍,那他們的歸宿就是連天波濤。

可在南京養老,他們日日麵對的,隻是波瀾不興的玄武湖而已。

龍擱淺灘,鳥困網羅,英雄遲暮,投閒置散。

對尚有雄心壯誌的人來說,人生悲劇莫過於此。

而他們千裏迢迢趕到京城,卻是獲知終於又能揚帆起航。

不但要送漢王到呂宋島就藩,還要運五萬京營精銳,前往安南平叛。

而更令他們激動的是。

據前後腳到達南京的兩撥錦衣衛所說,聖上有意令他們指揮水師,與大明精銳聯手,水陸配合,剿滅安南黎利亂賊。

接著,在禦書房中等待的功夫,就有小宦官進來通報。

聖上朝會之時,已定下重開下西洋之策。

鄭和、王景弘、侯顯三人,猶如老樹逢春,蒼老心境掀起驚濤。

三張無須的老臉上,湧起潮紅之色。

豪情壯誌,重新溢滿胸腔。

在他們期盼之中,朱瞻墡帶著興安海壽走入禦書房。

鄭和三人連忙趴地跪下,誠心誠意大禮參拜:

“老奴鄭和,叩見吾皇陛下!”

“奴婢王景和,拜見聖上!”

“奴婢侯顯,參見皇帝陛下。”

“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瞻墡一臉喜悅,快步上前,伸出雙手親熱搭住三人手臂,一一扶起:

“快快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