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三章(2 / 2)







“古董行的人說,硯台為古早款式,有個五六十年了。上頭亦無落款。”

賈琮拍手:“和屋子年歲一樣大。”

“燈座卻是三四十年前之物,無落款。而毛筆、墨條子上卻有成都兩個筆墨作坊的落款,都不便宜,乃是十幾年前所做。”

“硯台是石頭做的,燈座為銅製,皆不易消耗。這兩樣和骨灰壇子皆為定製。而毛筆墨條子都是耗材。”賈琮思忖道,“這地方肯定是先帝的。哎呀不對!”

“哦?”

“那些死士!”賈琮擊案道,“那麽多死士不用出恭的麽?怎麽倒夜香的人說隻有兩個人的分量?”

裘良微笑道:“有十個馬桶是新的。”

賈琮想了半日:“這些死士平素其實不在這兒的。這兒常年就隻有一個駝背老太監並另外一個人,統共兩個。故此舊馬桶隻有兩個,他二人各自用一個。還預備了一個閒馬桶,外人來時才使。然而前些日子,因為某種緣故,來了一批死士住在這宅子裏。宅中沒有幾張閒床,故此頭目睡床、嘍囉睡地。然而看守太監極謹。雖買了十個新馬桶,並不敢讓倒夜香的人知道。死士們的馬桶都是他們自己設法倒出去的。”

裘良點頭:“當是如此。”

賈琮又撓頭:“這麽看來……十來年前左右,此處是預備過要收一批囚犯的。不曾想那些人沒來。”他斜睨了裘良一眼,“七十床被褥可不少啊。哪家作坊做的?怎麽買、怎麽運來?”

裘良道:“暫且沒查出來。”

賈琮嘿嘿兩聲:“十來年左右……不是恰好卡在從先帝病危到四將亂京師那個點兒麽?”裘良“嗯”了一聲。賈琮盤算道,“這個地下牢獄當為先帝所建。毛筆殘墨條子……十幾年前,可知最後一批死掉的囚犯是十幾年前死的。守牢的太監預備好了七十床新被褥,大概是他猜度著先帝駕崩、太上皇正經掌權之後,此處必添置一批新囚犯。縱然住滿了四十九個囚犯也用不著七十床被褥,會不會有人怕冷要蓋兩床。預備東西留有餘地,可知這個監牢是不差錢的。看守太監認得裘大人你,說明早年他去過京城。晚生大膽推測一下:這種牢房既為天家秘密所在,看守無事必然不會離開。對吧。”

“論理如此。”

賈琮眨眨眼:“先帝退位、改當太上皇,如今那位太上皇登基之時,裘大人你在京城當官麽?”

裘良眼神一動:“在。”

賈琮托著腮幫子道:“會不會是那個時候,看守太監去過京城?這個監獄原本先帝是欲在他自己死後傳給義忠親王的,忽然要改傳給另一個兒子。”裘良微微點頭。賈琮默然半晌又說,“那個……裘大人與蜀王交好大概是在什麽時候?”

裘良皺起眉頭:“何意?”

“京城有那麽多大小官員,五城兵馬司又不是什麽了不得的衙門,他怎麽就偏生認得了你?”

裘良笑了:“倘若天下未分、老夫跟隨蜀王落敗,天子少不得將我滿門抄斬,犯不著送進監牢。”

“說的也是。”賈琮晃了下腦袋,“你們景田候府也不是皇帝動不得的人家。哎呀,天底下根本沒有皇帝動不得的人家!這個偷偷摸摸的監牢究竟是替什麽人預備的?明目張膽關在詔獄不是更便宜?蜀地離京城這麽遠。”

二人對麵坐著大眼瞪小眼,猜不出來。裘良規整了會子文書,先去給蜀王與世子回話。賈琮自詡來自信息爆炸年代,隻有做不到沒有想不到,遂坐在衙門裏頭發愣,猜度各色可能。直想到裘良從蜀王府回來他依然沒想個苗頭來。

蜀王與世子聽罷裘良所查與他二人的猜度,亦驚疑不已。蜀王亦全然猜不出這地下牢獄能關何人,世子則猜度那梅先生為何要引賈琮過去、又是誰在自家門縫裏塞匕首和信。橫豎如今大夥兒都一頭霧水,裘良遂打發賈琮先回去歇著、明兒再琢磨。

賈琮蔫著回到賈氏馬行,將白天諸事悉數彙報給了三奶奶。又問梅先生可有消息。陳瑞錦搖頭:“沒有。那家點心鋪子,劉豐使人查了查。雖是成都老字號,半個來月前才新換了個點心師傅。偏那點心師傅前幾日得了家中急信、母親病重,已趕著回去了。”

賈琮翻了個白眼子:“原來點心本身就是在給我下套啊。”

陳瑞錦思忖道:“顯見那宅子便是先帝所建了。那些死士用的什麽火.槍?你可知道型號?”

“知道,我瞧了一眼便認得。”賈琮道,“不是什麽新款,還是前膛槍,貂蟬六型。”因台灣府的軍工歸女部長吳小溪管,槍炮的名字都是她取的。她遂以美人加編號來替火器命名。

陳瑞錦道:“編碼呢?”

賈琮一愣:“編碼?哎呀!我忘記編碼這事兒了!”紅骨記賣出去的火器皆有編碼。找到編碼就能查到這批火器是何時所賣、買主為誰。旁人不知道編碼打在哪兒,賈琮是知道的。陳瑞錦抿嘴瞧了他半日,賈琮舉起雙手,“我明兒尋借口去看證物。”

陳瑞錦嘆道:“林姐姐離島前特意同我說,你想事兒的時候清楚,做事的時候常犯糊塗。”

賈琮摸摸後腦勺諂笑道:“失誤、失誤!下次一定留意、一定仔細!”

陳瑞錦搖搖頭,道:“扮作蜀軍兵士屍首逃跑的兩個人,當中一個想必就是那禿頂瘦老頭了。你明兒分辨下哪個屋子是他的,再查查那屋裏的痕跡。此人當是個要緊頭目。”

賈琮想了想:“這個我並不在行的,縱然細查也未必能看出多少端倪來。我想……調董愚他老子過來幫忙。”

陳瑞錦也想了會子:“也好。他本事高強,比旁人終究強些。”她淡然一笑,“既是關過兩百多個人,總有個把聰明的,能將痕跡留在看守太監察覺不了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