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銘者或歌功頌德或申明鑒戒永誌不忘(2 / 2)







翌日,清晨。

看了一眼身邊還在睡夢中的妻子,朱瞻壑輕手輕腳的起身下床。

簡單的洗漱一番之後,朱瞻壑在偏室更衣束發。

“世子殿下,陳尚書等人已經到了,正在偏殿等候。”

“您離京這段時間的事務,吳王殿下也早就做好了整合,昨天晚上就已經放在您的書房裏了。”

“還有就是東察合台汗國的事情,因為其隻在東歐戰場有過些許的小動作,沒有對中原出手,所以吳王殿下並沒有著急處理,而是想等您回來拿個章程。”

朱高煦的貼身護衛朱恒站在朱瞻壑的身後,手裏捧著一個小冊子,如數家珍的將這段時間的事情都報告給了朱瞻壑,尤其是亟待處理的一些事情。

比如東察合台汗國。

“東歐戰場那邊出事兒之後,東察合台汗國有沒有什麽動作?”朱瞻壑一邊任由宮女給他束發,一邊開口問著。

“比如說對中原或者其他地方的邊界地區布防,亦或者是派人來京等等。”

“回世子殿下,暫時沒有。”朱恒收起了手中的小冊子,躬身答道。

“我知道了。”

宮女正好給朱瞻壑束好頭發,躬身退走,朱瞻壑也站起了身,朝著殿外走去。

“從東歐戰場異變開始到現在的公文,尤其是東察合台汗國邊界地區動向的那些,都送到我的書房裏去。”

“朱淩朱平,你們喊陳循去書房。”

“是……”

……

書房。

朱瞻壑手裏拿著一碗粥,一邊喝著一邊看著麵前的公文。

這裏有一部分是他看過的,朱恒提早做了分類,將其放在了最邊上的位置,朱瞻壑麵前的是他點名要的東察合台汗國相關的公文,右手邊則是這兩年各地稅收等重要文書,左手邊則是一些相對來說不是很重要的公文。

比如說香州府各地開礦事宜、駐紮在倭國的明軍在消耗方麵之類的事情。

“陳循。”朱瞻壑放下了手裏的粥碗,將一份公文推了出去。

“關西七衛那邊現在的駐防將領是誰?”

陳循聞言從袖中掏出了一份小冊子,翻了幾下後找到了自己想要的。

“回世子殿下,年前是徐亨,最近一次換防是年初七,換防的將領是李彬。”

邊塞駐防,尤其是靠近東察合台汗國的關西七衛,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東察合台汗國本就小動作不斷,關西七衛也不是很安生,為防發生意外,駐防的將領基本上都是李彬和徐亨二人,因為隻有他們兩人才是吳王一脈最信任的武將。

嗯……應該說是目前在京的武將中,他們倆是最值得吳王一脈信任的。

“告訴他們,可以適當的給點兒壓力,比如說為難一下從關西七衛過境的東察合台汗國的商人之類的。”

“吃拿卡要也可以,不過注意點影響,讓他們自己有個度。”

“是。”陳循低頭應聲。

有些黑暗中的事情其實是不可能被完全消滅的,而且朱瞻壑也不在意那些人適當的中飽私囊,隻要不太過分,朱瞻壑還是允許的。

畢竟,這個時代的人比後世還現實,努力向上爬的最大目的還是為了家人和子孫後代能夠享福。

“北方草原這邊……”將那份寫著東察合台汗國和關西七衛事情的折子推給陳循,朱瞻壑又拿出來了另外一份公文。

“此前先帝率軍和瓦剌決戰,按照當時決戰雙方約定的,瓦剌應該退居斡難河以北地區。”

“等開春,讓工部派些人去草原,以修建馬場以供放牧養馬的名義,在那裏建幾個衛所。”

“至於駐紮的人,不必太多,就暫定四個衛所吧,駐紮人數四萬人就可以了,畢竟是以養馬放牧為名義的。”

“不過衛所建立之後,一旦發現瓦剌人越境放牧的現象就必須嚴肅處理,抵抗者可以就地處決,投降者牛羊充公,人就帶回來送去香州府開礦,不必留情!”

“是!”陳循心下一凜,但也有些興奮。

記吃不記打,或許說的就是人,可能也隻有人才會三番五次的在雷區試探。

當年宣德皇帝雖然是為了兒子正統皇帝而選擇孤注一擲,但不得不說還是有效果的,最起碼是把瓦剌給打跑了。

不過,後來隨著朱瞻壑再次前往歐洲戰場,同時宣德皇帝駕崩的消息也傳到了草原,那群記吃不記打的東西就再次開始蠢蠢欲動。

這兩年,朱瞻壑沒有騰出手來處理他們,而陳循他們隻有在遭遇緊急情況的時候才能調兵布防,所以就一直沒管他們。

現在朱瞻壑都直接定章程了,說明以後對瓦剌就是零容忍了。

“另外,這是怎麽回事兒?”朱瞻壑將那份瓦剌相關的折子推到陳循的麵前,和那封折子一起的還有另外一份兒。

陳循連忙湊過去,一看才發現那是去年工舉的折子。

“回世子殿下,去年工舉,一共篩選出來了兩人,這兩人拿出來參加工舉的發明都是很有用的,但是此前您說,參加工舉的人一旦入選,就可封爵。”

“咱們大明也是第一次舉辦工舉,對此也沒什麽經驗,所以就暫時壓著了。”

“你也說了,此前我說過工舉一旦入選就可封爵,為什麽沒封?”朱瞻壑看著陳循,表情嚴肅。

“世子殿下,這封爵,是不是有些……”

朱瞻壑的語氣不是很好,讓陳循心裏直突突。

但其實這也不能怪他,隻能說朱瞻壑這一步有些邁得太大了。

此前,所有人都覺得朱瞻壑是千金買馬骨,是想通過工舉這個方式,最終獲得像是火炮、白磷蛋這種級別的發明。

按理來說,這種級別的發明足夠封爵了,畢竟現在的大明已經深刻的認識到了火器重要性。

但封爵一事,除了朱瞻壑之外,幾乎所有人,包括朱高煦都覺得有些不太妥當。

這主要還是因為明朝爵位的特殊性。

大明的爵位分宗室和勳戚兩種,宗室的和這事兒沒關係,主要是勳戚的封爵製度。

一直以來,公侯伯子男的爵位製度延續了很久很久,明初的時候也是這樣延續下來的,但是後來大明革除了子爵和男爵,也就是說自那之後,大明就隻有公侯伯三個爵位了。

朱瞻壑之前說,凡工舉入選者即可封爵,而按照大明的規矩,封爵的話就是伯爵起步。

這個起點有些高了。

除此之外,大明對封爵還有其他的規矩,比如說“凡爵非社稷軍功不得封,封號非特旨不得予”。

也就是說,正常情況下,除非是軍功,而且還是很大很大的軍功才可以封爵。

因為這個原因,這才導致工舉的事情一拖就是半年多,拖到了朱瞻壑回來都沒定下來。

(本章完)

繁體小說網首發





//